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与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与艺术

周家雄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兴业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

摘要: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建筑企业必须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各项因素,同时结合工程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推动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与艺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基本方法艺术分析

引言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建筑行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效益占比较大,一旦其发展面临可持续性问题,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且新时期的建筑工程作业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新时期建筑管理需求,影响建筑工程作业高质量完成。基于此,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是有关人员需重点思考的课题。本文从意义、问题和策略三方面,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需要全方位渗透到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一项必要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控制不仅涉及施工阶段,更与前期工程设计和后期工程验收有较大的联系。合理的工程设计与完备的设计交底可减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与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共享不到位、质量与责任脱节等问题;工程验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终检验环节,若无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程验收检验出的诸多问题均需返工整改,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全流程,应从思想、组织、施工要素等层面构建起完善的质量控体系,着眼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机械、材料、施工工艺等细部要素,从施工前设计交底、人员培训、材料采购、材料运输,到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贮存与管理、大型机械使用登记管理、施工工艺作业与初验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核,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竣工验收打好基础,避免因质量问题不过关、返工整改造成的建工程施工周期延长、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由此可见,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严格控制,不仅能减少工程返工情况,帮助施工企业规避损失,还能赢得社会层面良好口碑,为施工企业树立正面形象,将高质量转化为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的严控可以提高建筑竣工交付后的使用安全性,切实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有效维护建筑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其满意度与信任度。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2.1 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管理人员自身的思维方式存在固化问题,未能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模式,与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存在诸多相悖之处,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二是绝大部分施工单位未能深刻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内部管理人员在实际行动中不重视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不利于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三是建筑企业及监管人员不重视工程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忽视管理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2.2我国现有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业主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管理模式、业主聘请管理模式三种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业主委托承包管理模式和业主聘请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在拿到建筑工程项目后进行转包,业主从中抽取一定的费用,承包商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对业主来说具有较高的风险。业主聘请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管理模式类型,主要是由业主聘请具有较强资质的承包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施工阶段,承包商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因此,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3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与艺术

3.1树立科学的工程管理理念

当前,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现阶段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帮助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工程管理理念。首先,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转变传统管理思维。其次,建筑企业要适当增加人才成本支出,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优化管理队伍人才结构。最后,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教授先进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以提升企业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强对建筑市场的跟踪与了解,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针对企业内部发展需求,科学创新管理理念,形成企业文化,从企业内部文化氛围入手,潜移默化地转变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理念,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3.2引入高效监督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为继续完善监管体系,将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可以引入监督机制。具体来说,监督机制分为两部分,即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利用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作为宏观管控手段,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督促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管理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还涉及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因此,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条文时,需要结合现有法律与政府文件,在监督管理条文的落实情况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两方面,进行宏观的调控与监管。基于当今的时代背景,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是最方便、快捷的监督手段,人民群众的监督角度更加全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督促改正问题。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员工之间互相监督,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按制度办事。为此,管理人员可以进一步明确奖惩措施,借此提升工作积极性、监督积极性。相比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见效更快,只要正确运用这两种监督形式,一定会促使监管体系更加合理、完善,使建筑工程管理向更加规范化迈进。

3.3严格落实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控应以施工人员为首落实机械设备管理、施工作用的精细化质量管理与细节化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正式上岗前需仔细核实作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集体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内容及施工工艺的熟悉度。在施工材料采购与运输方面,注重优质施工材料的选型、选品,运输过程中应注重特殊设备或材料的防水、密封要求,在装卸过程中切忌压坏、损坏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入场前,需做好材料进厂登记与查验工作,通过施工材料质量抽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质量。在对暂时不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贮存管理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材料的贮存管理规范与注意事项布设贮存场所,以免施工材料或设备设施受潮、受损。在施工工艺方面,施工方法的正确性对施工有重要影响,采用科学规范化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操作,可以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是新时代建筑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要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从施工材料采购、管理责任、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措施,以实现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目标,为建筑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提供支持,推动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娜.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25):179-180.

[2]高立军,张逸飞,王法奇等.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探讨[J].居舍,2021(26):123-124+128.

[3]杨得宇,刘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究[J].居舍,2021(27):177-178.

[4]刘健.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1(13):180-182.

[5]祁红霞.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1(1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