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散光屈光术前的验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高度近视、散光屈光术前的验光探讨

王卫娟

渭南市第二医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屈光术验光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1-2023.1收治的接受屈光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电脑验光、观察组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对比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镜值与轴向关系。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影验光相比于电脑验光在检出率中更具有优势,二者相结合的验光方式可提高检测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脑验光;检影验光;高度近视

现代屈光手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屈光手术效率及质量,需要在患者接受手术前进行验光操作。临床中不同验光方式得到的验光数据具有一定差异,为此需要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验光措施。本文重点探究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的应用。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1-2023.1收治的接受屈光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74/46),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29±19.63)岁。观察组男女比(68/52),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34±19.76)岁。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

利用浓度为0.5%的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3次,每次间隔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滴眼结束前要求患者闭眼30min。利用自动电脑验光仪器开展电脑验光3次取平均值。再进行检影验光。

1.2.2 对照组

电脑验光同上。

1.3评价标准

1.3.1 散瞳前后验光屈光状态

观察散瞳前后验光屈光状态。

1.3.2 镜值与轴向关系

观察镜值与轴向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包(SPSS 24.0)数据统计。(±s)表示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镜值与轴向关系,t检验。

二、结果

2.1 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对比

观察组近视球镜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近视柱镜度数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对比[(±s),D]

组别

n

近视球镜度数

近视柱镜度数

对照组

120

4.78±2.42

0.97±0.46

观察组

120

4.20±2.01

0.95±0.41

t

-

2.0197

0.3555

p

-

0.0445

0.7225

2.2 镜值与轴向关系对比

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大,两种验光的柱镜轴差在减小。见表2。

表2 镜值与轴向关系对比

检影柱镜值

柱镜差值(度)

最小差

最大差

±s)

≤0.50DC

0

56

12.72±6.89

0.75DC-1.50DC

0

25

5.68±3.56

≥1.75DC

0

10

1.57±2.25

三、讨论

屈光手术是临床针对高度近视以及散光患者的常见手术方式。这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屈光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预测性大大提高,有效帮助我国视力障碍患者解决病症对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

临床中患者接受屈光手术前需要进行验光验光,结果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以及预后质量。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就需要重视验光流程。

患者接受屈光手术前需要进行验光,在验光前还需要完成一系列相关检查。为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医务人员确保患者眼睛调节不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例如可以要求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软镜则需要停在一周至两周左右,如若硬镜则需要停在至少一个月以上。

准备工作完毕后需要进行验光,临床中验光步骤主要分为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检影验光、综合验光以及老视验光。

电脑验光是一种客观的验光方式,虽然电脑验光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由于数据结果会受到患者主观调节以及器械性调节的影响,因此往往会导致验光结果出现过矫现象,可能会影响后续治疗质量。因此电脑验光只能作为屈光术前初步验光手段之一。

角膜地形图检查是患者接受屈光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之一。从技术参数角度来看,角膜地形图检查主要包括患者角膜表面的非对称指数、潜视力和最小角膜镜读数等等。相比于其他验光方式,角膜地形图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并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患者全角膜前表面任意一点的曲率。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能够直观形象地分析出患者角膜前表面的形态特征,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以及诊断质量。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虽然角膜地形图检查在不规则散光,顺规散光诊断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只能够反映患者角膜前表面的形态特征。要想得到患者角膜后表面的形态特征就需要借助其他仪器设备,如角膜形态检查系统。通过联合使用的方式全面观察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特征,以便为手术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检影验光是主觉验光的重要依据,利用检影镜照射患者的眼底,直接观察到患者色素上皮以及脉络膜反映出的光线聚散度。此时高度近视患者以及散光患者的屈光形态将会对光线聚散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通过观察光散聚散度,能够有效评判患者的病情类型以及病情进展。检影验光对手术方案确定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因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能够全面分析患者视力障碍情况,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合验光是指医务人员利用主觉验光的方式消除患者在主观调节状态下的屈光结果。例如红绿平衡状态以及散光轴向确定等等。综合验光期间需要医务人员利用综合验光仪严格遵循相关验光流程,才能够获得最佳结果。同时也需要结合散光轴以及散光度数等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以此达到视力最佳的效果。

老视验光不同于上述多种验光方式,老式验光主要针对调节近点逐渐下降时无法完成近距离工作或阅读的患者。临床中大多数患者调节幅度小于5.0时,近距离工作将会受到阻碍。对于年龄为40岁以上且需要进行屈光不正手术的患者,必须进行老视验光[1-2]

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虽然电脑验光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但电脑验光的数据准确度与患者合作程度和调节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相比电脑验光,检影验光数据更加精准,因此能够作为屈光术前验光的金标准。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屈光术前需要进行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为后续手术操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爽,王雁,张琳,等.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相对调节反应对屈光手术Nomogram设计值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2022,42(8):622-625.

[2] 牛雨,焦一典,马铭绅,等. 新兴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技术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22,62(2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