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指标统计及质量控制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医疗质量指标统计及质量控制思考

夏曼

四川省骨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日间医疗发展的政策文件,使日间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范畴不断提高和延伸,服务内涵更加丰富。现阶段,我国开展日间医疗服务类型主要有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放疗、蓝光照射、日间介入等,统称为日间医疗。为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日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日间医疗行为,推动日间医疗规范有序发展,2022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国卫办医政发〔2022〕16号)(以下简称《规定》)。

关键词:医疗质量;指标统计;质量控制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2021年,《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作为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新发展阶段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因此,研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新发展阶段的医疗质量管理,理清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的医疗质量管理

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问题仍然严峻,站在宏观的改革背景下探讨医疗质量管理如何促进有限的医疗资源高效、均衡配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框架的诸多环节中都渗透着质量管理的要素;“十三五”医改规划提出的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内容也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部分的第一条“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中,就明确指出了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以此来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同时,2022年的《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更是直接给出了可操作、可衡量的评价指标。

2016年7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4](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作为该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管理准则和行动遵循。《管理办法》覆盖范围广、涵盖内容多,包括了准入、服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涉及医疗、医药、医保等多个领域。对照近年来国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医疗卫生体系新政策和新精神,不难发现医疗质量管理不仅在内涵和外延上,而且在组织体系构建和管理模式、路径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研究医疗质量管理政策的新内涵,以及探讨医疗质量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新时期的挑战和建议

2.1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国家质控中心的经费投入

国家质控中心质控工作人员现大部分为兼职,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少量补贴。即使剩余控制权福利可替代部分成本补偿,但从质控中心可持续发展来看,仍是捉襟见肘。因此,从长期看,一方面如何稳定投入达到质控中心发展预期需要尽快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国家质控中心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消化过高的质控成本。借力数据驱动,以质量数据指导科学决策和质量改进。

2.2加强日间医疗病历管理

日间医疗病历是患者接受日间医疗服务的医疗记录。医疗机构应加强日间医疗病历质量管理,保障日间医疗病历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规定》明确了日间医疗病历结构和记录内容,除基本书写要求外,强调记录内容要素要全面,包括住院病案首页、24h内入/出院记录、术前讨论结论、手术/治疗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手术清点记录、各类知情同意书、医嘱单、辅助检查检验报告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以及入院前完成的与本次诊疗相关的医疗文书资料等。凡在手术/治疗前已完成的医疗行为应及时完成相关文书书写。

2.3加强患者随访等延伸性医疗服务管理

医疗机构应加强日间医疗患者的随访管理,为患者提供延伸性医疗服务。患者随访在保障日间医疗质量安全中至关重要。现阶段,因各医疗机构对日间医疗随访完成时间要求不同,近3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年随访完成率均未达100%。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日间医疗患者的随访管理,根据不同病种特点及诊疗规律,明确随访时间、频次、内容和形式等,并安排专人随访,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出院后连续、安全的延伸性医疗服务,特别强调实施日间手术患者应在出院后24h内完成首次随访。为了对患者就医服务全流程进行追溯,随访记录应纳入患者病案或单独建册保存。

2.4细化全流程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日间医疗服务内容来源于患者真实的就医需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群众越来越注重就医体验感和舒适度。《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明确日间医疗患者在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各环节的诊疗内容及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快速、高效和优质的全流程诊疗服务,不断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将日间医疗病种及技术目录、医师信息等纳入院务公开范围,定期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群众透明就医。这意味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开展日间医疗服务时应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日间医疗服务内容与形式,持续提升日间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日间医疗服务,实现看病就医“又好又快”。

3从质量体系发展角度分析质量管理的特征

不难发现,新发展阶段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是过去体系的简单扩充和补充,而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3.1制度性

2022年7月,16部门印发《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逐步将标准化发展由制度推向实践,强调通过标准的设立,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围绕食品、医疗、应急领域智慧化转型需求,加快完善相关标准。这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高质量医疗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是整体国家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也越来越显示出战略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3.2融合性

《“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10]中,规划了包括总体要求、建设重点领域国家标准体系、优化国家标准供给体系、健全国家标准保障体系、组织实施等五部分内容。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医疗质量管理与健康中国战略相适应、相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

3.3创新性

国家宏观质量管理设计思路和落地政策既是政策和实践双重作用的结果,也是现实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双重发力的结果。因此,《建设规划》中明确了坚持创新引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体系衔接、坚持开放融合、坚持质量效益等基本原则。同时,《建设规划》也将“医疗用品标准”的建设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任务部署九大重点领域之中。因此,质量管理既是原有服务体系的保障,也是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引领,具有创新性。

结语

医疗质量管理要融入管理全过程,分领域分阶段阶梯式提升;多种质量过程控制方式并用,并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医疗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相平衡;探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能力的路径和模板;进一步增强质控体系面向基层的延伸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朝阳.新时代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