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探究

王玮

150304199310111511

摘要:近年来,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医疗设备进行全程管理过程中,会针对医疗设备购置论证、采购计划拟定、效益评估、安全监管、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条件。其中维修管理属于全程管理一部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应充分重视维修管理的实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全程管理;重要性

引言

随着时代变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许多医院都加入了现代化进程,各个临床科室都配备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由于发展水平和人员技术水平的不同,医院医疗设备实际的使用年限也有所不同。医疗设备正常工作状况与故障维修进度,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一部分,医院需要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运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维修人员实时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对有故障的医疗设备及时维修,得到医疗设备的安全保障,这部分工作也是医院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通过使用高科技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维修,更好地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也能及时为需要治疗的人群提供帮助。

1医疗设备维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在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医疗设备是一种固定资产,很多的医疗工作开展,必须借助医疗设备来实现,从而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医疗机构,必须要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和维修工作,依靠开展积极的维修管理,使设备的故障发生风险降低,从而使设备的运行效果得到保证,将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周期延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角度入手,通过将设备维修管理支出的费用降低,可相应的降低患者使用医疗设备的成本,由此使患者的经济压力降低,由此可知,要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全程管理,可使医疗设备的维修效率以及质量均得到提升,尽可能使医疗设备的应用性能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取得控制使用成本的目的,更多的让利于患者,使患者的医疗成本降低,将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提高,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诊疗服务,从而使医疗机构的高效发展得到促进。

2医疗设备常见故障

2.1操作出现不当造成的故障

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如果操作人员不能对设备具体操作要点、操作流程进行熟练掌握,如果出现违规操作,则医疗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设备使用性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有可能造成误诊情况出现。对于此种类型的故障,并不是医疗设备自身造成,但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问题出现得较为频繁,则会对病情判断、疾病诊疗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同时在设备变成存在问题,或者是界面具有漏洞的情况下,也会对操作产生不良影响。在科技迅速发展过程中,医疗设备从操作性能上来讲,变得更为人性化、智能化,是否可以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偏差,属于医疗设备展开功能评定时的关键指标。对于出现的此种类型故障,应划分具体责任,引入设备时,综合考虑其操作规划、设备性能。

2.2医疗设备零部件老化引发的故障

部分医疗设备使用周期已经很长,尤其是在很多的基层医院,由于设备的采购费用高昂,因此无法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零部件发生老化或严重磨损受的情况,若未能及时进行更换,则导致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出现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导致医疗设备故障。在医疗设备的零部件出现损坏后,需要及时开展保养和更换的工作,由此使医疗设备的运行性能得到保障。但目前应用的医疗设备大多为进口设备,零部件的更换要从国外进口,不但费用高昂,同时所需的周期长。仅有一小部分的医疗机构,会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购买的过程中,同时购置相应的配套零件,因此为了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风险,就要将医疗设备的检修与维修保养工作加强。

2.3医疗设备程序系统问题引发的故障

随着各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提升。在医疗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系统和软件之间具备密切联系,许多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硬件的问题,而是软件系统故障导致的问题。当医疗设备的软件系统发生故障时,具备的特点是不稳定性,同时呈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相较于硬件问题,软件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对硬件维修知识予以掌握,同时还要对软件维修知识予以掌握,由此使维修效果得到保证。

3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科室故障维修、设备保养等做好记录工作,维修管理部门和科室之间应做好协调工作。其次,推动维修资料库的构建,维修人员在工作中,每次维修时,均需展开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其中涉及维修使用方法、维修结果等,进而为下一次维修管理工作的出现打下良好基础,将类似故障在处理时的时间明显缩短。最后,制定明确操作规范,不同机械设备设置对应科学操作流程,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

3.2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医疗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因为失误操作,或是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大型医疗设备出现相应故障问题。为了确保医疗设备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就需要不断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通过维修保养工作,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的故障概率,保证医疗设备的服务功能。实际工作期间,首先,需要做好常规检查,主要是针对医疗企业服务期间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检查,经过常规检查,发现医疗器械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控制,确保医疗器械的功能作用,降低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的发生概率,更好地推动医疗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需要实现常规检查,并根据常规检查工作的结果,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判断,并保证设备工作期间,能够维持较好的工作状态,降低隐患的发生。

3.3对维修人才团队予以建立

医疗机构为了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效果得到保障,就需要对维修人才团队予以建立,使其具备较高的维修水平。医疗机构在对维修人才进行选拔时,要将选拔门槛提高,对具备高水平的维修人才进行引进,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效果。医疗机构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开展,医疗机构可对专业人员予以邀请,来开展培训工作,使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工作做好,使维修团队的医疗设备维修水平得以提高,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使医疗设备能够得到正常的使用。

结语

总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诊疗效果,就需保证医疗设备运行时的效果与使用时的性能。医院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是医院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对于这方面的管理通常采用的只是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在素质和技能及制度化等方面的单一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缺乏计划性,而且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量的统计和成本费用控制缺少完善的数据。因此在开展医疗设备维修时,要对维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溯源体系进行建立,促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旭东.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36(14):44-45.

[2]高云祥.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健康必读,2020,28(13):260.

[3]陈捷茹,华玮,钦苓,等.物联网技术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精益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11):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