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4

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

           ,张星亮  ,张仁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7GLD176)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GJB142346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星亮,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

通信作者:张仁川,E-mail:zhangrenchuan2019@163.com。

摘要护理学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即将扮演着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柱的角色,其人文关怀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需求,影响到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行业的发展。因此,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与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培养策略进行论述,期望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综述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多层次、人性化需求,护理服务不再是单纯的打针换药,更多的是关怀和照护。《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提出要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队伍人文素质教育。《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各级各类医疗护理机构需要继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护士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为患者施护时能够融入人文关怀。各级机构还需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护士、教师、护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能力,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护理学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即将扮演着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柱的角色,影响到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行业的发展。因此,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等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期望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1  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教育与评价

1953年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开设最早的人文关怀相关课程,这是人文关怀教育的起点1。1977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美国护理联盟重新把人文关怀重视起来,开始将人文关怀定为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2。在此期间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 Leininger和Jean Watson通过自己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和职业价值观,分别从人类文化学和精神心理学角度提出“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Jean Watson把“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哲学理念和“关怀弱势人群生命健康”的护理思想进行整合3,扩大了护理学的内涵,首次将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1990年Nkongho教授编制了关怀能力量表(CAI),基于此量表的广泛性、信效性、权威性及后续的修订,2000年Bevis和Watson开展了护理课程的改革运动,Jean Watson提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门关爱的学科教育。美国Simmons采用关怀量表对芝加哥大学药学院三年级的305名本科护生进行研究发现评分平均在198分,在对其他学校研究时发现宾夕法尼亚州三四年级护理本科生的CAI总评分在208分,在此之后评分逐渐提高,介于203.10至220.30之间,趋于人文关怀能力较高的程度。

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研究体系尚不成熟。马语莲4等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480名本科护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平均在180.31±23.60,郭慧芳5等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某医学院校2013年下半年在读的护理及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分在181.23±20.49,娄燕6等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645名护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与前两人如出一辙平均分在186.24±20.687。我国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远低于CAI的常模值(CAI高于220.3分表示程度较高,CAI低于203.10分表示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2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个人特征  性别和身份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在护生群体中也是这样。①性别  男护生和女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不同的。高亚喃7等得出的研究结果就与之相符,女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相对较高一些,尤其是在勇气维度上明显高于男护生。但也有相反的研究结论,陈光毅8等对407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高。在高校调查性别对关怀能力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为高校男护生和女护生的占比相差较大。②政治面貌  张艳萍9等的研究显示,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低。党员和团员护生较多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付诸临床实践中。③班级干部  郭阿芹10等的研究显示,在班级里担任学生干部的比非班级干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高,这可能与班干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具有丰富的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和技巧,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等因素有关。

2.1.2  沟通能力  人文关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沟通,沟通是人类交流情感的基本手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起着关键作用。沟通能力越好关怀能力就越高,这在赵玲11等的实验中已经得到证实。通过沟通护士能更直观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也能让患者更好,研究表明关怀能力量表中的勇气维度与换位思考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汪小冬12等设置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教师在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中,接受同理心教育的护生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总分较高。护生站在患者角度能让患者感悟到温暖的同时激发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抚恤生命的意识。

2.1.3  专业情感  ①护理专业的选择  护生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根据高亚喃7等的调查得出自愿填报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评分为181.80±19.29,而非自愿的评分是174.37±17.83,数据显示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相对较高。类似这样的调查张雪13等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对护理专业有一定兴趣并自主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具备更好的人文关怀能力。②积极心理资本  积极心理资本是护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影响护生对于行为和态度变化引起的高效能连锁反应。据姜桐桐14等的实验调查结果表明,良好的积极心理资本可以使护生在应对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人文关怀实践中。③职业获益感  职业获益感越高,人文关怀能力越高,二者的关系是成正相关的,这是李芳琳15等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护生在实习期间通过对患者的照护和关怀,得到患者的的认可和赞扬,能增加护生对护理行业的期待值和心理的获益感。

2.2  家庭与社会因素

2.2.1  是否为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复杂,在与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有关爱其他人的经历,能够将心比心,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包容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利用自己的相处之道与他人和谐相处。陈光毅8等人的研究就能提供证据,非独生子女的人文关怀能力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而黄彤萍16等的研究则为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只要在充满关怀的家庭中成长就更具有人文关怀能力,而多子女的家庭容易引发更多的矛盾。但总体看非独生子女收到的关怀教育更加自然,更容易表达出来。

2.2.2  社会关系  护生在家和父母、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往往和周围人关系融洽,在临床中对患者表现得也会更友好,而因为某些自身原因不愿或是不能和周围人和谐相处的护生,在照顾患者时就会缺少感情上的交流。郭阿芹10等的研究结果就说明了与他人关系融洽的护生比关系不融洽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护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氛围非常重要,增加相处机会,加深感情交流,对护生将来在临床上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2.2.3  社会活动 王露蓉17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参与社会活动与人文关怀能力成正相关,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护生在校内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悟人文关怀的内涵和意义。陈燕18等就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先测得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值,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保健、健康宣教等公益活动,再次测得结果有明显提高。

2.3  学校因素

2.3.1  年级  王海燕19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年级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高年级护生。而杨明20等的研究却与陈金华有所不同,其研究显示高年级护生的人文关怀水平明显高于大一护生。但刘霖21等与他们的见解都不同,他们的实验表明学历及年级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小,护生在校期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不断地成长中有的会对自己的观念做出改变,所以年级这一因素是次要的,主要是护生自身的想法。

2.3.2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护生对何时使用、怎样使用并没有具体认识。下列举出二个教学模式改变的例子:①毕春华22等通过在实验组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法,让护生在小组中参与角色扮演并展开讨论,使护生产生感情,亲身经历人文活动,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高。②马玉娇23等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辅助第一课堂,教师提前设计活动方案,结合专业特色,让护生接触社会以及了解社会。结果显示第二课堂后护生的道德、文化、心理、审美等人文素养明显高于开展第二课堂前。

2.3.3  教育环境  刘淑梅24等的研究表明,教育环境总分越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越高。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护生提供了满意的学习和社交空间,夯实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人文关怀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和熏陶护生,由此能够促进护生对他人的护理关怀的真挚态度。

3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

    Jean Watson认为关怀具有模仿性和感染性。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可以引导行为的内涵和方向。在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中护生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可以在校园内树立南丁格尔的雕像,在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室等地点悬挂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标语或是关怀故事,护生能在不经意间看到,并得到心理暗示。②教师在授课时融入关怀实例,在上课时积极关心关爱护生,让护生能感受到别致的温柔亦即一种人文关怀,学生在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后,能够学习和模仿在日后养成更好的关怀意识并将其内化输出,而且这样也密切了护生和老师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对护生人文关怀行为的言传身教。

3.2  尽早展开人文关怀教育

人文关怀教育可以挖掘人的灵魂深处,提升人的内在修养,能通过对关怀对象的发现、实施、深度关怀形成人们相互关怀和照护的良好伦理道德风尚。三早教育模式中提出提供早期课程,早期临床实习,早期的职业社交可以有效地培养人文关怀。雷鹏琼25等的研究指出,人文关怀品质的养成是一个漫长、持续、系统的过程。早期开展护理人文关怀课程和人文关怀教育可以让护生们更早的了解和学习人文关怀理论知识,为提高护生们的人文关怀能力做出人文关怀知识理论的铺垫。因此,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要尽早开展人文关怀教育。

3.3  科学合理的人文关怀能力测评与考核方式的建立

我国已有CAI和CBA两种量表的汉化版,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台湾学者Lee-Hsieh26等研制的关怀行为量表和黄弋冰27等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通过考核的形式既可以检验护生对人文关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以激发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认真完成学习人文关怀知识的任务,提高自身人文关怀表达能力。目前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考核主要是量表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患者及家属评价等,既能客观真实地检测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督促护生更好的掌握人文关怀知识。 

4  小结

目前我国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然处在较低层次的水平,许多不确定因素、具体影响因素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证实,在能力、临床实习中自主实施人文关怀行为以及社会整体关怀氛围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需对护生群体的人文关怀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推动护理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探索研究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策略仍是护理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期望通过护理人文教育改革培养顺应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助力“功能护士”向“人文护士”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梁蓉,杨支兰,孙建萍,乔永利,李春莲,麻晓玲.国内外护理教育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10):1171-1174.

[2]陈睿,刘义兰.护理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49-1253.

[3]张立力,翟惠敏,史瑞芬,陈瑜,高钰琳.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4):250-253

[4]马语莲,杨秀木,申正付.护生专业思想与其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05):617-619.

[5]郭慧芳,丛潜,刘启贵.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03):447-449.

[6]娄燕,陈雪萍,蒋佳妮,郑佳映.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06):14-16.

[7]高亚喃,邵占芳,张倩文,陈静.实习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循证护理,2019,5(01):33-37.

[8]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4):409-412.

[9]张艳萍,尹辉,黄秋林.不同教育层次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24):3046-3047.

[10]郭阿芹,邱萍萍.实习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03):133-135.

[11]赵玲,曾颖,廖力,王淑敏,杨逸辉,夏艺萍,李辉.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6):2759-2762.

[12]汪小冬,章丽丽,张雅丽.护生同理心构建对人文关怀行为的培养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4):369-372.

[13]张雪,王晓丽,王益兰,苏建萍.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6):396-399.

[14]姜桐桐,唐沛妍,李艳娇,史铁英.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积极心理资本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7,38(08):39-41.

[15]李芳琳,史铁英,吴晗.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获益感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08):67-70.

[16]黄彤萍,杜蕊,胡梦蝶,张莉莉,王丽,段宝凤.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9):178-180.

[17]王露蓉. 高职护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意识对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

[18]陈燕,葛炜,宁香香,张琪.高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23):72-74.

[19]王海燕,陈金华,姚丽,王莉,王苏华.低年资护士团队凝聚力与专业素质考核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10):1391-1392.

[20]杨明,严如谊,胡春红.中医院校护生人文关怀认知和行为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2):5-7.

[21]刘霖,沈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实验对护生人文教育影响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4):2042-2045.

[22]毕春华,薛刚.体验式教学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03):452-455.

[23]马玉娇,战青.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10):172-175.

[24]刘淑梅,王莉莉,张淑敏,宫叶琴,安秋月,郎玉玲.护理专业教育环境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4):376-378.

[25]雷鹏琼,高颖.第二课堂教学专业化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57-58.

[26]Lee-Hsieh Jane,Kuo Chien-Lin,Tseng Hung-Fu,Turton Michael A.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caring behaviors in nursing students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5).

[27]黄弋冰,许乐,姜小鹰.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08):67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