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研究

王军,王文静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CT图像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为(50.86±1.44)cm2,直肠最小照射剂量为(34.05±2.08)Gy、最大照射剂量为(67.36±3.89)Gy,膀胱最小照射剂量为(26.89±2.43)Gy、最大照射剂量为(66.11±4.37)Gy,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直肠、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显著,可以很好的确定肿瘤勾画区域,减少照射剂量,从而减轻放射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治疗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MRI影像融合技术;放射;治疗引导

    盆腔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度非常高的疾病,也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当前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方式中,放射治疗属于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该治疗方式通过给予一些剂量放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从而更好的控制盆腔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1]。但放射治疗不单单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对于正常细胞同样也有一个定的抑制作用,给予的照射剂量越大,对患者的影响越大。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放射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上还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照射治疗引导方式精确照射部位,更好的控制照射剂量,减轻治疗不良反应[2]。因此,本文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和CT图像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旨在探究分析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48.52±1.22)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48.59±1.1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图像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设备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扫描仪,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5毫米、矩阵512*512、螺距1.375:1、Tile0.0、电流250毫安、电压100千伏。先进行CT平扫,完成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患者第三腰椎到坐骨结节下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实验组患者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设备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扫描仪,相关序列和参数分别为:Sag T2 fs PRO、Sag T2 PRO、Ax T2 fs、Ax T1 FSE、Ax DWIb:800、Cor T2 fs 、Ax LAVA +c、CorLAVA +c、Sag 2D fs T1+c;视野40cm*40cm、层间隔1-3mm、层厚3mm,患者在进行扫描前24h,需要服用一定的缓泻剂帮助清洁肠道,扫描前一小时,一次性饮用800毫升温开水,保持膀胱充盈,先进行常规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患者第三腰椎到坐骨结节下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两组扫描数据上传到专门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和融合,勾画肿瘤靶区,并且计算照射体积与放射治疗剂量。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不同照射部位照射剂量作为观察指标[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用t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为(50.86±1.44)cm2,直肠最小照射剂量为(34.05±2.08)Gy、最大照射剂量为(67.36±3.89)Gy,膀胱最小照射剂量为(26.89±2.43)Gy、最大照射剂量为(66.11±4.37)Gy,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直肠、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不同照射部位照射剂量对比(x±s)

指标

实验组(n=30)

对照组(n=30)

t

P

肿瘤勾画容积(cm2

50.86±1.44

70.16±3.89

25.485

0.000

直肠(Gy)

最小照射剂量

34.05±2.08

36.61±2.11

4.732

0.000

最大照射剂量

67.36±3.89

71.72±4.33

4.103

0.000

膀胱(Gy)

最小照射剂量

26.89±2.43

29.55±3.08

3.714

0.001

最大照射剂量

66.11±4.37

70.33±4.83

3.549

0.001

3讨论

近年来,盆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类型[4]。在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属于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放射治疗可以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扩散。但因为放射治疗的特性,放射治疗的范围越大、放射剂量越大对患者的损伤就会越大,因此临床上进行放射治疗的时候,通常需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精确照射区域,更好的减少照射剂量[5]。而想要精确照射区域,就需要选择一定的引导技术,其中MRI影像融合技术是当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扫描技术,通过MRI影像融合技术扫描,可以更好的确定肿瘤病灶的位置,然后计算照射体积和照射剂量,保证放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次研究选择6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明显更少,直肠、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均明显更少,表明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肿瘤勾画区域,做好精准放射治疗,减少照射剂量,该研究结果与李胜业,杨华[6]在MRI影像与CT影像融合探讨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显著,可以很好的确定肿瘤勾画区域,减少照射剂量,从而减轻放射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治疗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宏英.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8):182-183.

[2]邵艳春.医学影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92-93.

[3]张佳.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对脑转移瘤靶区体积的影响及MRI引导对治疗的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2021,26(05):398-401+436.

[4]杨洋.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11):127-129.

[5]张婷玉,胡亚萍,黄晓莹,等.MRI影像与CT影像融合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0,26(04):362-365.

[6]李胜业,杨华.MRI影像与CT影像融合探讨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