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

曹贝贝

宜昌市远安县人民医院  444200

摘要: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急诊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1d、3d,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急诊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急诊;心绞痛患者;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迅速发展,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缩短,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风险亦不同程度下降。护理人员参与急诊救治的各个环节,护理团队和护理流程是否规范一直是胸痛中心救治成效的重要决定因素。构建一个快速识别、准确分级、正确干预的护理模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前提和保障。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提升护理团队专业水平,完善护理流程,以期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救治成功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25±6.1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84±6.2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工作内容包括:帮助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2.1建立心理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牵头,并与心理科室进行协调,抽调1名心理临床医师作为顾问,再在本科室内挑选至少3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护师作为小组长,建立专项心理护理小组。根据弹性排班表安排划分小组,对护理小组内成员实施集中培训,重点加强对心理评估技巧、心理护理技巧、人本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认知,同时指导其熟练掌握实际护理方式和标准。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参与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进行每周例会,总结本周内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评估引发问题的主要因素,再结合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给予适当的调整。

1.2.2环境护理:患者入院后可能因陌生环境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通过肢体与语言上的安抚,消除患者紧张与不适感觉;定期清扫住院病房,维持病房整洁、温度适宜,减少病房内噪音,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加速病情恢复。

1.2.3生理护理:部分心绞痛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此时为避免因尴尬产生的抵触心理,护理人员需按照护理规范进行处理,并以尊重患者个人隐私为核心前提。处理污物时不能出现嫌弃的表情或话语,全程应保持关心的态度,语气要亲切自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在处理过程中还要和患者强调这些均是疾病的正常反应,待病情稳定后便可自行消失,纠正过度担心的负面情绪。若患者衣物已被污染,则需立即帮助其更换干净的病号服,脱下的衣物应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处理,或由家属自行带回家中清洗。

1.2.4放松训练: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状态,对负性情绪明显的患者,可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取患者半卧位,播放轻音乐,指导患者根据节律深且慢的进行呼吸,以语言暗示患者,逐渐由上至下放松肢体,转移对疼痛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指导患者在休息期间重复放松训练,保持病室内安静环境,促进心理状况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时间,包括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以及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所有时间均从入院开始计算,其中急诊科滞留时间是指患者从入院开始至离开急诊科的时间,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是指患者离开急诊科至专科转运完成交接工作的时间。

(2)依据科室情况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包括救治流程、专业水平、护理态度3个维度,共10个问题,满分为100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及满意例数计入总满意例数。

(3)比较2组患者护理投诉、医疗投诉、暴力事件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用于对此次护理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卡方进行验证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t进行验证,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疼痛程度 护理后1d、3d,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3讨论

我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评估和救治时,应当通过制定标准流程来引导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诊治,以防误诊、漏诊,其中多学科联动、多部门协作、多岗位循环至关重要。首先,小组成员均接受针对胸痛相关疾病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专业培训,其中护理人员对于心电图的快速操作和判读以及危险分层的判断是决定下一步诊治流程的关键环节,这也正是大多数护理人员的“短板”,该模式的实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其次,时间是胸痛患者救治的关键,尽快行心电图检查和确诊、开放静脉通路以及静脉采血等亦是良好预后的保障。该模式预检分诊过程中,先由护理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是否为高危胸痛患者,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浪费,同时又为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窗,从而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处置措施反应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获得良好转归奠定基础。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科滞留时间以及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该模式的应用有效加快了胸痛患者在急诊科室的救治进程,患者可尽早进入专科接受更为系统而专业的救治,预后得到很大改善。需要指出的是,该模式将时间显示器的管理列为重要的注意事项,这是由于在急诊科室,胸痛患者黄金救治时间极短,而时间显示器对于救治流程的记录可作为有效凭证,一方面便于转运后专科医生对病情以及处置措施的有效评估,另一方面当出现医疗纠纷事件时可作为有力凭证,因此,该模式设置了专门人员负责对时间的校准和救治流程的记录工作。

综上所述,与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相比,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可显著加快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速度,缩短急诊科留置和转运至专科治疗的时间,且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该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还未十分完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房妲妲,路彦景.针对性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0):2876-2878.

[2]曾雅凤,陈淑明.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及睡眠质量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3):447-448.

[3]张步芬,薄清,张素平.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