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钟成勇

511623199110110219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高职工程测量技术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深远影响。因此,下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的实践意义进行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测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现代化、推进建设国际高水平高职教育以及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从地方化、特色化发展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转变,迈入了提升内涵质量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需求,迫切需要拓展工学结合研究新路径、探索新时代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水平高素质测绘人才。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理念不科学

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新的政策和新的形势。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只开设了为数不多的相关课程,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1.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校企合作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知识水平、经验和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的产物,很多高校在该教育方面经验不足,正因如此,容易出现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高职邀请社会企业家来校任教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基础深厚。但在组织讲座活动时,高校往往花费大量的费用,同时也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比如创新创业平台不足。总体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有力的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程度较低,急需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1.3课程体系不健全、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程度不高

很多高职只在通识教育中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在制定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时,没有将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导致其与职业教育的分离。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的产物,很多高校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所开设的课程比较单一。无课程的拓展、课程专业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完整现象比比皆是。

2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教师要积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核心理念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和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使得企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合二为一,共同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就产教一体化而言,是将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改变原本独立的状态,朝着互动协作的方向转变。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明确任务使命,即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其次,很多高职院校依然在延续保守的教育模式,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高职院校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进程,使企业能够将各类资源与高职院校分享,具体体现在人力、技术以及经验等方面,促使二者达成共同的目标导向。基于校企合作基础上,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应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重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1)高职在最初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能过于盲目,应理性分析。高职与企业作为教育主体,应基于校企合作背景,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各要素,展开科学的规划,寻求有效路径,使得校企深度合作具有特色。(2)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训活动时,学校应积极邀请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家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人才。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还应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接受企业的建议,不断补充创业所需的各项设备资源。(3)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体系。基于“产教结合”的环境下,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高职在开展测量教学基础课的同时,还应补充进阶课,使这两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高职应积极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培训活动,以通识教育为重点,不断寻求新型的教学手段;结合进阶课程而言,更加重视专业教学,教育核心在于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4)不断健全现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充分发挥高职的优势,建立“高职生创意输出中心”“创客工作室”“创客空间”“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等。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设计具有价值的创业项目。为了吸引创业方的注意力,需为其提供场地优惠、给予创业咨询方面的支持、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系统,使高职毕业生创业项目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2.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技术人才

目前阶段,高职测绘专业教师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传统测绘工作中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因此教师虽然在课堂中过度重视理论计算与公式教学,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长此以往,学生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不能快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岗位,失去了“工程测量”课程教育本身的意义,更无法将思政教育融入测绘专业教学中。因此“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必须寻求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答疑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测绘知识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解锁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实现以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2.4专业实践模块

目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时间最集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为顶岗实习环节。大多数院校该专业的顶岗实习多实行的是校企双导师制度,但学生的实习企业分散,校企指导教师间接触较少,在各自繁忙的工作中,沟通合作难免流于形式,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多为各行其是。学校多立足于对校内指导教师个人进行监管,要求教师多督促多指导多用心,但缺少校企融合上的配套政策扶持。应在实践模块上改革管理机制和制定适宜的政策,而不是仅依赖于校企指导教师个人,应多方面拓展合作途径,为校企指导教师间沟通合作服务。真正落实校企“双导师”制度,要从校企顶层开始建立“专兼职教师”指导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推进“双元”育人机制的深入实施。校企两方合作设计和管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深化合作,拓展沟通途径,让校企合作真正发挥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唯有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寻求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才能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高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和企业要不断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密切的对接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这也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使得企业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聚芳.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测绘通报,2010(7):71~74.

[2]翟辉,边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3(11):33.

[3]孙清娟,李勇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