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析

薛世军

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取水工程也在不断建设和改造中。泵站是取水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泵站进水流道的建设和维护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其中,泵站进水流道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控制是影响泵站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为泵站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该分析将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维修管理等方面,以期为泵站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泵站进水流道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施,其功能主要是保证为泵站提供充足、稳定、干净的进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进水流道中可能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这对于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环节采取合理的材料、施工、设计和维修管理措施,并加强质量检验和技术监督。只有科学有效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泵站进水流道的完好和可靠性,为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流道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一)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是导致流道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温度升高,而当环境温度下降时混凝土收缩也会引起温度变形,从而造成混凝土的拉伸或扭曲,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水化热对混凝土的影响,采取措施降低温度应力和变形,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流道裂缝的产生[1]

(二)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流道常见裂缝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内约束条件可以是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性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应力集中,或者是施工中未能完全排除的预留洞口、管道或填充材料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不当连接件的应用等问题造成的缺陷。

外约束条件可能包括流体压力、地震动或者人工操作引起的碰撞、振动等作用。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会引起流道的受力状态复杂化,从而使得流道结构产生应力状况不均和不稳定,最终引发裂缝。因此,在流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中,需要注意内外约束条件对流道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加固,保证流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流道常见裂缝的原因可能包括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内约束条件可以是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性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应力集中,或者是施工中未能完全排除的预留洞口、管道或填充材料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不当连接件的应用等问题造成的缺陷。外约束条件可能包括流体压力、地震动或者人工操作引起的碰撞、振动等作用。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会引起流道的受力状态复杂化,从而使得流道结构产生应力状况不均和不稳定,最终引发裂缝。因此,在流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中,需要注意内外约束条件对流道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加固,保证流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措施

(一)后浇带改为加强带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后浇带和加强带是用来增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和抗裂性能的措施。但后浇带和加强带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略有不同。

后浇带是在混凝土结构的某些部位,如墙体或柱子的顶部,在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浇筑的一层混凝土。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和抗裂性能。如果已经出现了混凝土裂缝,那么可以通过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修补,并且在后浇带中加入纤维等增强材料,以保证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荷载和拉张应力。

而加强带则是在混凝土结构的一些关键部位,如柱子和梁的两端,或者节点处,采用加固钢筋来穿过这个部位,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如果混凝土结构已经有了较严重的裂缝问题,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加强带来进行修复,以保证其整体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采用这些增强措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顶板增加温度钢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由于其干缩收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裂缝问题,其中顶板增加温度钢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在顶板上布置“温度钢筋”,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梁的温度变形,防止出现裂纹。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定数量的钢筋压入混凝土顶板的表面中,并固定在混凝土内部。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这些温度钢筋会抵消变形的影响,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变形和开裂的风险[2]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种措施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裂缝监测与评估,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如果您对具体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不清楚,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有资质的厂家。

(三)优化混凝土的配比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优化混凝土的配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之一。通过调整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等材料的比例,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从而达到抑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优化混凝土配比的具体措施包括:

1.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2.适当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3.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干缩收缩导致的开裂。4.添加纤维增强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5.采用膨胀剂等掺合剂,增加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其耐久性。

(四)确定合理施工顺序

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也是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该尽可能采用逐层浇筑的方式,确保每一层混凝土均匀地受到加载,并在每一层浇筑完成后进行充分的密实和养护,防止早期干缩收缩引起的裂缝。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施工顺序:

1.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划分为若干小段,逐段施工,保证每个小段混凝土均匀受力。2.在浇筑每一层混凝土前,应先进行拆模和地面平整,以使得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接头处更加牢固,降低开裂风险。3.每次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过多的脱模缝和收缩缝,可以通过改进浇注方式、使用橡胶模板等措施进行规避[3]

结语

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在施工、养护和维护阶段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规范的工艺流程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确保泵站进水流道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提醒各位用户,平时要多加注意泵站进水流道的维护,如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保障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预防和控制泵站进水流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需要施工、养护和维护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控措施分析[J].安徽建筑,2023,30(02):104-106.

[2]苏建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与优化分析[J].散装水泥,2022(01):124-126.

[3]徐辉.水泵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0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