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会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企业年金会计研究

施悦

浙江旅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1231

摘    要:企业年金会计难点在于会计处理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涉及到资产估值、投资收益、企业年金负债、缴费等多个方面,同时要考虑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年金的特点是长期性和稳健性,需要长期投资,保持较低风险,同时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较大,管理难度较高。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年金会计的难点和特点,分析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年金会计处理。

关键词:企业年金 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退休福利计划,是一种补充养老制度,旨在帮助员工在退休后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通常由企业出资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按照《企业年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年金会计处理办法》等政策规定进行。其中,企业应当按照实际缴费额在当期费用中计提企业年金费用,并将其列入当期利润总额中。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应当在当期其他综合收益中计入,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的净资产应当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进行年审和披露。

企业年金对于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减轻国家社会养老保险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则是企业年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具有非常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本文的理论基础

1、养老金资本市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年金计划作为一种养老金计划,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管理计划。因此,企业年金计划应该像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一样,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更好地为参与计划的职工提供退休收入保障。

养老金资本市场理论是指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通过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运作,实现养老基金的稳健增值,为养老金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以满足未来养老保障的需求。养老金资本市场理论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实现养老基金的稳健增值和风险控制,同时也需要结合养老金投资理论和养老金市场理论进行综合考虑。

2、公平贡献原则

该原则认为,企业年金计划中的所有参与者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进行缴纳和获取养老金。这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按照相同的标准缴纳企业年金,而企业也应该为所有参与者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这种公平贡献原则有助于维护企业年金计划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二、理论分析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为职工提供的一种补充养老金制度,会计分析是企业年金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企业年金会计分析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方面。

1、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分析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负债,其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年金资产计量:企业年金资产的计量主要包括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和净现值法等方法。其中,成本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企业对年金资产的投资成本计量,并通过累计折旧或摊销方法逐年计算折旧或摊销额,计入当期财务报表中。

(2)年金负债计量:企业年金负债的计量主要根据企业的承诺和法律规定进行计算。其中,法律规定的部分主要是指企业应当向职工支付的基本养老金;而承诺部分是指企业自愿承担的部分养老金,需要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的具体设计进行计算。

2、相关会计准则分析

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等。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的信息。

三、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分析

(一)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原则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实现企业年金计划的安全和保证

企业年金计划需要确保养老金的资产安全,同时也需要对养老金的负债进行保证,会计核算应该围绕着这一原则进行。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需要确保资产和负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确保企业年金计划的持续稳定运行

企业年金计划需要保证养老金的持续支付,会计核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企业年金计划的持续稳定运行。

4、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保相关的财务信息和税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5、充分披露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信息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需要充分披露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信息,确保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相关利益相关方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年金计划的状况。

(二)企业年金主要会计要素分析

企业年金主要会计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

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需要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保险费、管理费、投资管理费、风险准备金等。这些费用在企业的利润表中需要进行明细列示,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2、负债

企业年金计划需要企业在未来向员工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因此需要将这一未来的支付义务列为企业的负债,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负债的计量可以采用现值方法或滚动估计法。

3、资产

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产支持,如保险公司需要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股票、不动产等资产,以便在未来能够满足养老金的支付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将这些资产列为自己的资产,并对这些资产进行估值和披露。

4、收入

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如养老金资产投资收益、保险服务费等收入。这些收入需要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明细列示。

(三)企业年金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1、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分析

企业年金的资产管理是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涉及到投资收益和成本的计量、资产减值和资产管理等方面。

(1)投资收益和成本的计量

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收益应当及时计量,并纳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投资收益包括股息、利息、租金和资本增值等方面的收益。同时,企业应当计量投资成本和成本减值,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减值是指计划资产市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企业应当及时进行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资产减值准备应当根据企业资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障企业年金计划的偿付能力。

(3)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管理需要保证资产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主要是通过投资获得的,因此,对投资组合的会计核算至关重要。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以保证资产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企业应当及时记录并报告投资收益和亏损情况,以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投资组合的会计核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投资组合的构成、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等。

(4)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收益是资产管理的关键,因此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也非常重要。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包括股息、利息、债券价格的变动、外汇收益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实现收益等,需要对这些收益进行及时记录和核算。同时,对于企业年金计划所投资的基金、股票和债券等资产,需要按照市场价值进行会计核算,以反映实际的投资收益情况。

(5)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所投资的资产也存在着资产减值的风险,因此,对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也需要高度重视。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需要按照减值准则进行核算,即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预期收益时,需要进行减值损失的核算。企业需要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实时监控,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会计核算。

(6)资产清单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清单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会计核算。资产清单的会计核算需要包括企业年金计划所投资的各类资产和投资收益情况,以便反映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状况和投资收益情况。同时,资产清单的会计核算也需要对资产进行分类和评估,以便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2、年金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在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下,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以下信息:首先是本期确认的年金费用及期末应付未付的年金费用。其次是计划的一般性说明,包括职工的工龄等相关情况。最后是和年金有关的,影响与前期的可比性的其他重要事件。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年金计划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能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3、年金资产管理中收益确定性分析

收益确定性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预测并计量资产或投资所能带来的收益的程度和时机的能力。收益确定性是投资者考虑投资价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收益确定性越高,资产或投资的风险就越小,投资者对其价值的认可程度也越高。

在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中,收益确定性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企业年金基金作为养老金的来源,需要保证一定的收益水平以满足职工的退休养老需求。因此,企业年金的资产管理需要考虑到收益确定性的因素,以保证基金的稳定运行和职工的利益。

收益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经济政策、投资组合等。在资产管理中,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措施,以提高资产的收益确定性。例如,可以通过投资于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固定收益类证券、租赁资产等,以提高资产的收益确定性;可以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降低单一资产或单一行业带来的风险,提高收益的稳定性。此外,还需要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以避免资产的损失和流动性风险。

综上所述,收益确定性在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资产的收益确定性,从而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稳定运行和职工的利益。

四、企业年金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年金会计主体不统一

由于企业年金的筹资缴费和投资给付两个阶段会计核算的不同,相关会计准则对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这两个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只对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做出了引导,而第9号则将年金缴费的处理规定与职工工资类似,但仅提供了简单的指导。这种不统一的会计准则要求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不完全权责发生制原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在缴费时,将缴纳的金额全部记入成本费用中,在获得年金投资收益时将收入一次性确认收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使得受益人或委托人无法监督投资管理人,也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必须披露此信息,可能导致年金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受益人对年金基金资产状况的了解。同时,年金基金投资的资本市场对各种经济、社会的变化都较为敏感,不完全遵循权责发生制直接影响到年金基金的投资安全性。在理论上,有两种对于年金性质的看法:社会福利观和劳动报酬观。前者认为年金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在会计处理上缴费期间应该作为管理费用入账。而后者将年金看作是一种递延工资,员工在工作期间积累起来退休时才支付的一笔延期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作为企业的递延费用处理。

五、企业年金会计完善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建议:

1、统一年金会计准则

加强对企业年金会计的监管,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明确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方式,以避免因不同准则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

2、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缴费时将缴费金额作为递延费用,并在获得年金投资收益时逐年确认收益。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3、如实披露信息

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应当披露相关信息,如缴费金额、递延费用、投资收益等,以便受益人或委托人进行监督和了解年金基金资产状况。

4、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管理,确保年金基金的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5、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以保证企业年金会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张博, 李成.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年金会计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2.

【2】邱静. 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财会月刊(上), 2006.

【3】]许罡. 我国企业年金的会计问题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