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几点观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几点观点

刘亚平

上海巧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201913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新常态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生态环境,需能够重点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切实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在能源供给,自然灾害抵御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并涉及到多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混凝土施工部分。对此,为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还需企业和工作人员重点做好混凝土施工管理。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凭借自身优势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例如更好的抗压性能,更低的成本支出等。但同时,混凝土施工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连带出诸多问题,甚至转变成为水利水电工程整体上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因此,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更高质量地管理,做好各个环节与各处细节的精准把控,方能够收获更理想的工程建设成效。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一)材料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是最为基础性的组成部分,材料方面反映出的一切问题,均会体现在工程整体上,成为评价工程质量、安全性、效益的重要指标。混凝土施工中一般涉及到大量不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材料、骨料材料、添加剂材料等。施工单位在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时,需先行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然后保证水泥等级与工程需求相契合。之后,针对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水泥材料,一并做好验收检查,重点关注水泥材料的检验合格证书与验收流程。在混凝土添加水时,同样需要对水的品质做好控制,一般以适合食用的水为标准,尤其避免在混凝土中添加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工业废水。这是因为,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从而连带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二)技术因素

混凝土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并涉及到多项技术应用,常见如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实践中,如果不能够对技术应用进行严格把控,同样很容易连带出混凝土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从混凝土搅拌施工来看,施工人员需能够针对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做好控制。这是因为,如果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超出了标准时间范围,则极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在后续混凝土浇筑环节,则需要重点做好混凝土现场振捣处于以及模板的制作。混凝土振捣中,如果施工人员选择使用插入式的振捣工具进行操作,还需保证操作期间拔出的迅速以及振捣的缓慢。同时,一并针对振捣处理的时间进行控制,避免不合理振捣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模板制作时,施工人员需能够先行对模板搭设的问题进行确定,然后对模板支架进行设置,并同时对存在于模板上的杂物进行清理。之后,在组织模板拼接作业时,重点关注接缝位置,保证模板拼接接缝的紧密程度,防止缝隙的存在。

二、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常见问题

(一)混凝土温度控制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往往会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反映为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因此,如果施工人员未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期间,针对温度环境做好精准把控,便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因为受到了温度因素的影响,从而连带出收缩、膨胀、形变等问题,然后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裂缝,严重损害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导致建筑整体出现渗漏等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力量因素的影响,常见如重力因素影响,应力因素影响等。其中,当所承受的力量因素超出了混凝土自身的承载极限,便很容易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同时,混凝土施工中,结构组成往往包含着多种原材料,如水泥材料、骨料材料、添加剂材料等。如果不能够保证所使用材料符合质量需求标准,或者是在材料添加搅拌中出现了配比错误等问题,也会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承载力低于预估数值,进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了裂缝问题。

(三)混凝土施工管理制度问题

混凝土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施工单位能够认识到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混凝土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标准、规范和流程指导。同时,从人员角度来看,一些非专业人员也能够掌握正确的技术工艺,从而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

(一)优化混凝土施工设计

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需施工单位重点做好混凝土施工设计的优化。具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第一,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性。设计人员需能够具备丰富的工程设计知识和实践能力,然后在设计中同步做好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特点和需求的分析,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第二,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优化。目前,在绿色经济理念的总体性指导下,设计人员的施工设计需能够考虑好周边生态环境问题,避免不合理设计与后续不合理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第三,设计人员需能够在工程设计时做好多次现场调研,保证所提取数据信息的精确程度,然后针对其中问题做好分析与总结,对方案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

(二)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前文中曾谈到,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对温度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其中,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如果内部温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施工人员可使用冷水水管进行降温处理,降低温度来减少裂缝问题发生几率。此外,除对温度环境进行管控外,也需做好其他流程的管控,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具体来看,施工过程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第一,做好施工人员队伍建设。管理人员应当对工程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检查,并重点关注施工人员是否具备与混凝土施工相关的证书。之后,进一步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在确定施工人员符合工程高质量施工作业标准后,方可使人员正式进入到岗位中;

第二,对混凝土配置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期间,先行对混凝土制作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待确定材料符合标准后,对材料制作环节进行监督管控;

第三,做好混凝土浇筑环节的监督,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全过程均能够符合工程质量需求标准,并避免对后续钢筋施工造成影响。

(三)完善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以上各项施工步骤后,施工人员需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然后在完成混凝土养护处理后,再进行混凝土施工项目的质量检验,等待检验结果合格,可进行后续施工。开展高质量的混凝土养护,更有利于规避存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各项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如裂缝问题等,以此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同时,开展养护工作,也能够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气孔洞问题,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性环节,并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实践中,为能够取得良好预期,关键是要做好混凝土施工管理,并结合工程特点、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优化混凝土施工设计,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宁阳.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与管理措施[J].人民黄河,2021,43(S2):257-258.

[2] 王常山.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四川水泥,2021(11):177-178.

[3] 李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04):174-176.

[4] 陈忠贵.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06):131+133.

[5] 何德荣.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J].大众标准化,2021(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