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余桂华 ,刘小琴(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该院出现安全隐患的12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研究,分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和发生医疗事故人数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护理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医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妇产科护理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保证产妇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产妇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孕妇和婴儿的健康,但是由于妇产科护理的内容十分复杂,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大大影响到妇产科护理的效果。妇产科患者病情复杂,同时护理和治疗过程紧密相关,如果忽视存在的问题,便会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埋下安全隐患,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了改善医患关系,该院对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该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两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5岁、23岁,平均为(28.4±3.21)岁,产程最长和最短分别为:9月、2月,平均为(6.21±1.02)月;常规组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6岁、24岁,平均为(29.2±4.01)岁,产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2月、8月,平均为(6.31±0.56)月,P>0.05。

2、不安全因素。第一,监督管理缺乏。分析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有关,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工作,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和药品管理工作之间也存在很大联系,医院常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第二,护士因素,护理人员常因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而使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如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士对急腹症患者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没有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对大量出血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便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第三,患者本人因素,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医生和医疗技术抱有较大希望,若情况严重则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第四,护士法律知识欠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更注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往往对患者知情权等法律问题较为忽视,法律知识缺乏。第五,核心护理制度缺乏落实,比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和患者缺乏交流,对病情缺乏了解;其次,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工作,护理记录只是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对药品和相关设备没有进行仔细检查,若紧急情况发生时,容易延误患者病情。

3、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第一,患者入院后,组织相关人员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预防措施;第二,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用温和的语气和患者进行交流,疏导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第三,加强管理工作,科学安排排班时间,使其富于弹性,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表现积极的护士加以鼓励,改善其工作态度。观察两组发生的医疗事故和满意度情况,我院自行设计问卷了解满意度情况,总分100,70分以下为不满意,70~89为满意,90分以上为较满意,总满意率=较满意率+满意率。

4、统计学方法。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中,对其分析和统计,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较满意人数为39例,占比重65%,满意人数为20例,占比重33.3%,不满意人数1例,占比重1.7%,总满意率为98.3%,常规组较满意人数为35例,所占58.3%,满意人数为15例,占比重25%,不满意人数10例,总满意为83.3%,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安全因素分析。60例患者在护理中研究组发生医疗事故人数为1例,占比1.67%,常规组发生医疗事故人数为8例,所占比重为1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 论

妇产科是对孕妇实施分娩的重要部门,其价值与意义已超出一般的医疗部门,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风险与安全隐患。近年,安全护理模式逐渐兴起,其主要是由护理人员不断地主动对风险隐患进行查找,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管理,有研究表明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产科护理工作通常比较纷繁复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加之产科中的患者主要以新生儿和产妇为主,都属于特殊人群,因此在护理中所遇到的挑战较高。为了降低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应当最大程度地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所谓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未曾受到过伤害。通过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因素以及产妇和家属因素为妇产科护理中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以下是针对不安全因素所提出的对策:

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对有关法规进行学习,明白护理不当所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手段,并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平时加强监督,一方面是操作上的监督,另一方面是护理记录上的监督,发现不良现象及时进行纠正。此外,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验护理态度、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能够让护理人员感受到患者的切实需要,从而尊重和理解患者,提高护理水平。

2、管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专门的督察小组或护士长对学员实行定期评价,在发现问题以后直接跟带教者交流,然后由带教者和学员进行交流,如果出现安全事故由带教者承担相应责任。这样能够增强带教者的监督意识和责任心,让学员和带教者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学员的不规范护理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操作的合理性,减少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机制,减少学员的操作风险,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心理素质。护士的心理素质受到先天性格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因此,医院要通过提高和改善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合理的安排工作,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同时,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尽可能地帮助护理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较好的状态。此外,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通过带教机制,引导学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有计划性的让学员自行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提高学员的沟通技能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能力。督促学员经常学习和交流,以便当产妇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客观、准确地进行解答。根据医院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重视存在的问题,比如为了减少患者掉床的风险,可以采用分级护理对加强巡视。护理人员除了规范护理流程外,还应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患者多加沟通,传递温暖,缓解负面情绪,另外也应增加护士的法律知识,保护患者和自身的相关权益。在此次研究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组满意度和发生医疗事故人数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分析护理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春菊.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研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4(15):107+109.

[2] 白兰,罗曼霞.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2018,35(5):1086-1087.

[3] 王文琴.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5(11):15.

[4] 刘洋,袁梅.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自我防护[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4(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