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建筑构造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传统民居建筑构造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刘培芳

湖南城市学院   413000

摘要:现代城市建筑除了受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的方面上的影响。其对局部结构及建筑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对的选址方式、空间形态及界面形态产生影响。在一些地区,城市建筑还会受到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等因素方面上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城市建筑建设时应充分重视地方传统民居建筑构造方面上的一些相关影响,以此来应要设计出满足实际的现代城市建筑的相关方案。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现代城市建筑

国内很多现代城市建筑主要是以西方艺术的建筑风格为主体。简约的外观形态与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够提升建筑方面上的效果,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但是,这使得我国的城市建筑逐步丧失了立足之地,其个性特点对城市化与个体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民居建筑的传统构造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建设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地方将区域传统民居的风格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又增强了其文化意蕴,对传统民居的优良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传承与发扬,推动了现代城市建筑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民居建筑的传统构造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简单概述

“传统民居”是根据乡村及民间传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民居。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传统民居是继承与发扬传统与国家的文化的一个主要的媒介。所以,很多传统民居都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使其更具吸引力。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建筑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建筑风格,但也有很多建筑倾向于欧洲风格。城市建筑具有很强的收敛性质无法反映出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无法反映出中国建筑特色。很多地方的建筑已经丧失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基本由豆腐块搭建而起,有的还存在着一些历史破坏。所以,为了推动国内建筑的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建筑应符合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的建筑特色[1]

二、影响分析

(一)对造型及局部构造的影响

调查发现,在许多地方的城市建筑都在朝着复古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西安的“不夜城”,周围的许多建筑,都是以传统的古建筑为特色,让人有一种回到了古代的错觉,再配上各种传统的舞蹈和戏剧,更是将“不夜城”周围的建筑,衬托得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和经典的韵味。除此之外,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还会对现代城市建筑的部分结构产生影响,不难看出,许多地区的旅游景区周围的建筑,都会参考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有些地区甚至会把传统民居作为旅游景区,以此来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还能推动地方建筑的个性化发展,这对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对选址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讲究的是选址,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地、人”三者兼而有之,在古代,就算是平民,哪怕是穷苦人家,为了家人的安全,也会尽量选择“天人合一”的建筑地址。这一定位理念至今仍为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所采用。首先,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即在选择建筑时,既要兼顾居住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要兼顾建筑所处位置的便利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兼顾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其次,中国传统民居的“顺应自然”的灵活布局原理,以“山城重庆”为例,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随山走势的吊脚楼布局方式,既能使建筑与地势融为一体,又能节省土地,还能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三)对空间形式的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过分强调居住的隐私和功能,造成了城市居民之间缺乏交流,邻里之间互不相识的情况,但中国传统民居却更加重视交流的空间,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给居民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营建者和设计者应该积极地学习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视交流空间”的空间结构,对现存的空间结构进行改进,让现代的建筑更加人性化,让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同时以“街巷”是传统住宅的一种空间形态,它的基本作用是给居民提供一个休息、交谈、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把各种建筑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比如,在山东的济南,芙蓉街就有一条“街巷”,它不仅保存了大部分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及"街巷"之外,而且还修建了一条供游客休息、聊天的“街巷”[2]

(四)对界面形式的影响

“建筑”是“面”与虚体的“空间”结合,界面是与建筑的本体表面相联系的,其特征对其空间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传统民居的界面结构与城市建筑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它不但在材料上有不同,在色彩上也有不同,在外观上也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把传统民居的界面结构与现代建筑界面结构结合起来。同时,在建筑界面的设计中,必须加强建筑的内部环境的微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应要有效的参考传统民居建筑的造价、采光、通风等方面,来提高建筑的内部环境的微循环能力。以北京易郡中式住宅为例,既参考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气侯循环系统的构建方法,又参考了四合院的接触面材料、装潢样式和材料种类(以丁氏的灰白泥坯为主),使易郡中式住宅的气侯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又强化了其具有的历史传承性和地方性特征,如灰砖、木基色的窗子等,充分体现了北京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材料和色彩特征。

首先,可以参考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的色调,以其独特的风格,来充实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形式以及色彩,比如江南民居建筑,最具色彩意境美,每处传统民居建筑都有清泉流水,云雾缭绕,建筑的界面大多是白墙黑瓦,建筑的颜色非常鲜艳,建筑的虚实空间都是相互统一,可以将建筑风貌和空灵清秀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比如陕西的土窑,它既继承了道教的思想,又融入了黄土高原的色彩,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如果有效的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民居的装饰一起欣赏,会发现陕西的一种豪放的情调,比如陕西哈萨克族的民居装饰,大部分都是蓝色,而红色则是其中的一种,凸显了建筑色彩的华丽。

其次,参考传统民居建筑非常独特的外在造型四维,对现代城市建筑外在造型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革新。比如徽州的马头墙,江南的翘檐粉墙,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而本地的建筑风格可以与翘檐粉墙相融合,通过四维的建筑风格,以此来优化现代城市建筑墙体的构造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强外部墙体特色,比如苏州博物馆的外围墙体,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江南的粉墙黑瓦,以及马头墙外部设计方法,让游客在还没有走进去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浓郁的江南故城风情。另外,江阴南门对其进行了适度的拓宽,把其入口处改造为“月洞门”,在增强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其造型的美观。又比如北京什刹海的主题酒店,它采用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外观,增加了斜面的屋面和灰色的砖,使它更好地体现出北京传统的建筑风格[3]

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民居建筑构造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有了直接的联系,更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建筑产业有了联系。所以,作为有关工作人员不但要对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加深对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的认识,还要将传统民居建筑构造与现代城市建筑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构建出更多的、富有民族特点的、有地方特点的城市建筑,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利强. 传统民居建筑构造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J]. 魅力中国,2021(33):339-340.

[2] 皇甫舟楠. 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33(3):153-156.

[3] 夏登江. 渝东南土家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J]. 艺海,2014(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