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格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基于江永县的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依托网格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基于江永县的调研

张淑华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网格化治理,蕴含了资源共享与协同治理的理念。党的二十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方面,要求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通过对网格化治理平台运行及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到江永县社区网格化治理取得的明显成效,也发现了网格化治理亟待优化和提升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网格化建设社会治理探索

一、网格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江永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全县辖6镇5乡2个国营农林场210个行政村、1411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15个居委会,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27.15万人,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7.16万人,占总人口的63.2%。近年来,江永县启动了社区网格化建设,逐步探索一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1、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周密部署。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组建了县网格管理中心,暂定编6人,主任由县综治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二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召开全县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网格化建设进行了总动员和全面安排部署。同时通过电视、网络、墙报、横幅标语、宣传车、致居民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网格化建设;三是加强调查摸底,合理设置网格。县网格办成立后,即着手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开展了门牌栋牌、城区基础数据和城市部件调查。在此基础上,一是对未命名的40条街道路巷、小区(苑)进行了命名。二是了调整社区、划分网格、绘制网格图,县城三个社区划分网格49个;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招聘好网格员。全县计划共招网格员49名,每年组织对聘任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五是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县政府及时给县网管办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配备了1台工作用车,拨付120万元用于网格员招聘、宣传发动、办公室改造装修及标准化建设、门牌制作等,以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六是加强试点工作,启动农村网格化建设。社区网格化建设步入正轨后,县委又确定夏层铺镇为农村网格化建设试点镇。该镇现有人口2.6万人,辖24个村、1个居委会。通过试点,做到以点带面,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2、工作成效。一是强化源头治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建立了网格员收集信息、延伸服务,部门直接受理、快速处置的扁平化工作机制。城乡“格格”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社会治理基础信息,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事故等隐患,做到信息在一线掌握、矛盾在基层化解;二是强化系统治理,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将各部门各系统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事项,下放到社区网格平台,实行“社区受理、网上办理、全程代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零距离服务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对社区“三留守”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相关信息全部录入网格,逐一落实服务管理措施;三是强化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通过社区网格平台,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网上无缝对接,通过网上分流交办、协调督办、联动化解,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破解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难题;四是强化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将治安防控体系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筑牢了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网”、社区公共服务的“地网”和虚拟社会管理的“光网”。在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巡逻队、联防队、安保队和网格员、信息员、调解员“三队三员”作用,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网格化建设存在问题

1、编制落实难。网格化建设是一项创新的工作,要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整合各项资源,实现全新的管理模式。县里要求成立县网格管理中心、社区要求成立党工委和“两委三站”,社区党工委要求是正科级机构,党工委书记为正科级干部、“三站”站长为副科以上干部。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遇到机构改革,上级编制部门没有就上述问题下发文件予以明确,造成县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党工委及“三站”关系到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组建迟迟难以到位,影响了工作进度。

2、经费保障难。网格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经预算全县三年内完成城乡社区(村)网格化建设需要经费达2500万元以上,仅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及维护费就达1000万元。如果按照300户1000人的标准设立网格员,江永27万人将需要设立270人,仅网格员工资一项需要支出583.2万元。其他如办公场所建设、网络平台等硬件、软件设施建设需要上亿的资金,就该县而言,投入这么多经费,是极及困难的。需要中央及省级财政下拨资金或请上级部门立项予以解决。

3、人员稳定难。社区工作涉及党的建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宣传文化、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方面面,线长面广,任务重,各种社会矛盾更多指向直接与之接触的网格员,造成其工作、心理压力较大。加之工资福利待遇低,如现有49名网格员每人每月工资2800元,扣除每月绩效奖惩工资500元,实际到手2300元,网格员出现跳槽、辞职的现象,人员不稳定。

4、资源整合难。社区网格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各部门、各单位。个别部门强调自身工作重要性,很少考虑到条块关系,导致一些工作线性管理明显,横向互动不强,加之人力资源多元化,既有社区两委干部、又有招聘社工;既有城管招聘协勤人员,又有综治招聘治安协警,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此外,各信息平台的开发软件之间不兼容,也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5、信息采集难。有的网格员因为时间过紧或计算机技术不熟练等出现信息更新过慢的问题;有的在构建和运行中重复采集信息,出现“扰民”现象,容易引起居民及商户的反感而不愿配合。

三、加强网格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对策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网格化建设,党政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综治组织是中坚,各部门齐抓共管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网格化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推进,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负起责任。省市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重点解决好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问题,督促指导好县(市、区)开展工作。县(市、区)是推进农村网格化治理的实施主体,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强力推进,形成“一个机构、一帮人、一张网、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善于发现并及时宣传网格化治理的先进典型,宣传网格化服务管理给居民带来的便利,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营造和谐人人建、平安人人创、困难人人帮的社会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宣传发扬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宣传发扬广大群众的改革创新意识,激发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全民参与网格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3、加强资金投入,落实经费保障。网格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要实行“上级财政拨一点、县乡(镇)财政出一点,部门资金整合一点,社会筹措一点”等办法,广泛筹措资金,有效破解网格化建设投入难题。特别是要重点保障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并将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网格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加强信息采集,真正利民惠民。一方面要搭建好大平台。科学划分覆盖城乡的社会管理网格,在社区按每300户左右划分一个网格,在行政村按每个自然组划分一个网格,通过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专的网格员队伍,全面采集辖区范围内的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信息,充分掌握社情民意,使党的政策在第一时间传达,群众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反映和协调另一方面,要构建好大网络。大力推进光纤网络到村工程,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所有网格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5、加强管理培训,严格督办考核。一是配齐配强。在整合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现有基层力量基础上,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网格员,将那些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热心网格工作的人员选聘到网格员队伍。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从优秀网格员中招录公务员、把网格员队伍作为社区(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机制,打通网格员成长通道,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严格考核。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实行定人、定格、定责、定酬,一年一考核一聘用三是加强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输送进大中专院校学习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网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参考文献:

[1]郭姣姣.新时期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建设路径探析[J].新西部,2022(5)79-81

[2]林晖.网格化治理的基层实践研究——以福清市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22(4)92-96

[3]林鸿华.新时代基层政府网格化治理实践路径分析[J].海峡科学,2021(4)66-70.

[4]吴青熹.资源下沉、党政统合与基层治理体制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机制与逻辑解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66-74.

作者简介:张淑华(1983—),女,中共永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府公共管理、乡村振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