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卡房矿田Ⅰ-9矿群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个旧卡房矿田Ⅰ-9矿群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思路

樊献卫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卡房分公司  云南个旧  661000)

摘 要:结合当前个旧卡房-9矿群的生产情况,对I-9矿群的形态特征,赋存情况,与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9矿群成矿部位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断裂的形态特征、断面的力学性质、断面光滑程度、断面颜色,断裂充填物的情况等重要情况为依据,加强对I-9矿群与断裂之间的认识,为今后寻找其它-9矿体提供找矿依据及找矿思路。

关键词:-9矿群     断裂构造    控矿特征    找矿思路

一、地层概况

矿田位于个旧矿区南部,矿区西侧为卡房大沟,北侧为老熊硐冲沟,南侧为仙人硐冲沟,矿区矿化集中,矿床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优异,在控制成矿的地层、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都有其特点。矿区出露地层为个旧组卡房段(T2g11-T2g16)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下部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卡房段,马拉格段,和白泥硐段。卡房矿田出露地层和含矿层位比马拉格、老厂要低,矿田内地层详细划分的原则是以岩性为基础,特别注意不同岩性的组合。在T2g1层中共分出六个亚层,其中偶数层为石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奇数层为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偶有白云质灰岩,矿化多集中在偶数互层中。

-9矿群依附于变质火山岩不同的部位呈多个矿体产出,分布范围较广的主要是Ⅰ-9-Ⅰ及Ⅰ-9-Ⅲ,矿体长800~1000米,宽70~780米,厚度在0.5~15米间。矿体分布规律明显,在垂向上:-9-Ⅰ矿体位于玄武岩顶部与T2g11界面;-9-Ⅱ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上盘岩石全为变质火山岩,下盘岩为大理岩及变质火山岩;-9-Ⅲ矿体位于大理岩夹层下部,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于第一层稳定大理岩下部,矿体上盘岩石为大理岩及变质火山岩,底板岩石为变质火山岩,离变质火山岩顶板距离在20~45米;-9-Ⅳ矿体位于玄武岩中下部,距离玄武岩底部10-20米;-9-Ⅴ矿体赋存于玄武岩底部与T2g11下界面相接触部位,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上盘岩石为变质火山岩及大理岩,下盘岩石为变质火山岩。

二、矿石结构、构造

2.1矿石结构

此类矿石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火山岩上下界面及火山岩内大理岩夹层的上下界面或者过渡带,局部呈透镜体产于火山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以磁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铁矿及黄铜矿,少量辉钼矿、自然铋、自然金、闪锌矿及方铅矿等;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主要有金云母、阳起石,其次为橄榄石、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绿帘石、绢云母、榍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残余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填隙结构、斑状压碎结构。

2.2矿石构造

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交错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纹层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脉石矿物生成顺序橄榄石、角闪石、斜长石→金云母、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绿帘石、绢云母。金属矿物在矿石中主要表现为以磁黄铁矿为主的浸染状、层纹状、皱纹状、水滴状、蝌蚪状、棱角状和不规则状(由淡黄色的黄铁矿和棕灰色的凝灰物质构成的交错微层理受动力作用后形成)、块状构造以及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的细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生成顺序较为复杂,磁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具有早期喷流沉积特点,也有花岗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特点,期后热液成矿中金属矿物生成顺序与花岗岩期后热液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相同。

三、矿区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

矿区位于北北东向五指山复式背斜中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根据断裂构造生成的时间、方式、方向和构造体系划分原则,归纳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四组构造。

3.1东西向构造

东西向构造形成时间最早,表现为一系列东西向短轴褶皱和压剪性断层组成。矿区内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此类构造控制。在断裂带上可见锡、铅或锡铜矿化,个别断裂可以赋存矿体。这些断裂一般延长4-15km,向下部延深较大,倾角陡或近于直立,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的特点,他们与相伴的东西向褶皱共同控制着东区的东西向矿带,同属于区内的次级构造。断裂带旁侧常可见到北东向,北西向剪节理或北东与北西向一组共轭剪节理,其力学性质经历了压性-压剪-张剪-张性的转化过程。

成岩早期,东西向断裂带呈强烈的挤压或压扭性质,成岩晚期,东西向断裂带的横向挤压应力减弱,逐步转化为张性或张扭性断裂。这种构造力学性质和应力场性质特征的转化,对成矿跛为有利。成岩成矿晚期的应力松弛阶段是东西向断裂的主成矿区,而且与褶皱隆起带、岩凸部位以及其它方向断裂带控矿特征相比,东西向断裂带相对富集成岩成矿晚期中低温阶段的富铅锌银系列的锡多金属矿,是成岩成矿晚期富铅锌银-锡多金属矿床的重点找矿方向。

3.2北东向构造

区域北东向褶皱、断裂不很发育。北东向构造包括一系列的褶皱、断裂构造,是矿区的主要成矿构造,控制着岩浆岩的侵位和区内矿床的展布。是玄武岩矿床形成的热源、水源、物源运移与沉淀的一组主要构造。为次级张扭性容矿、导矿构造,矿体呈细脉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摩擦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3.3北西向构造

北西向构造为次级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一般在矿区东部北端规模大,中段和南端规模小,反应出该期构造运动北强南弱的特征。该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断裂的利用和改造,普遍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性质极其复杂,为次级压扭性构造,在区域内比较发育。构造断层面的产状沿走向、倾向常有较大变化,呈波状起伏,断层带破碎物及两侧岩石常形成挤压破碎带,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集提供有利条件。断裂面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大范围呈舒缓波状,断层面上斜冲擦痕和小陡坡(阶步)发育。在断裂面上可见褐红色、褐黄色断层泥附着,沿着断层裂缝面常有方解石脉、矿脉充填,断面上既有明显向上盘斜向滑动的擦痕,断裂有时呈雁行状排列。如图2所示,在断裂旁侧可见隐伏矿体。

3.4南北向构造

南北向构造在矿区内部主要与个旧断裂及甲介山断裂两大构造为主,它们分别作为东部矿区的西、东边界,纵贯整个矿区,是区域性小江的南延部分,规模逐步扩大,并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在不同构造期起到控岩、控矿、破岩、破矿和切割岩体及矿带的作用。为主导性控岩构造主要呈基底隐伏构造,控制着深部岩浆上侵,起到“导岩”的作用,它们对岩体的空间定位和产出形态特征以及矿化富集部位与矿床的形态产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四、找矿思路

通过近几十年对-9矿体地层及所揭露断裂的观察认识得知,有利的成矿部位与断裂的构造、力学性质、断裂形态有关:

(1)岩层由陡变缓处、岩层的转折叠加部位、岩层凹陷或凸起时有利于矿体的形成。

(2)与断裂的(互层)交切处有利于矿体的形成。

(3)断裂的转折端及交汇锐角挟持带有利于矿体的形成。

(4)断裂的扎根处有利于深部矿体的形成。

(5)北西向断裂即压扭性断裂更有利寻找隐伏矿体,盲矿体。

(6)北东向及东西向断层为成矿前断裂,具有运矿和容矿构造的双重性。

(7)南北向断裂起到切断矿体、起到“导岩”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个旧锡矿地质[M].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冶金工业出版社

[2]云南个旧东区多元化信息综合找矿预测研究[R].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断层力学分析[R]

[4]周永恒.个旧卡房成矿区断裂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方向[J].现代矿业,2017,(576):56

[5]白家华、李建昆、黎应书.个旧矿区卡房矿田深部找矿前景分析[J].科技前沿,86-87

[6]谭宁.个旧矿区卡房矿田变玄武岩铜矿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

[7]韩冬梅、谭敏.个旧东区东西向断裂控岩控矿特征[J].云南地质,2014,3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