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烹饪文化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浅析中西方烹饪文化差异

杨蓓蓓 ,董欣蓉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各国的饮食文化都开始广泛传播。中西餐都“漂洋过海”,实现异域发展。在这期间,中西餐必然会被放到一起讨论,于是中西方烹饪文化的差异便显现出来。

关键词:方式;口味;文化

一切生物都从自然界摄取养料来维持生命、发育成长和繁衍后代。因此,一般植物都有光合作用,一切动物都有饮食活动。只有人类自从发明了用火以后,才逐步摆脱了依靠饥饿求食本能和味觉择食本能的茹毛饮血状况,有了以原料选取工具准备和技法掌握为基本要素的烹饪活动。烹饪也就成为了人类饮食活动的核心和基础。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漫长的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烹饪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烹饪方式差异

(一)中国

我国的烹饪方式种类繁多: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中国烹饪也更注重刀工、火候,菜的形状可以切得五花八门:块、片、丝、条、丁、冷雕等;不同的刀工或不同的蔬菜烹制的火候也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菜肴的滋味以及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存在差异,也逐渐形成了即苏菜、闽菜、川菜、鲁菜、粤菜、湘菜、浙菜、徽菜八大菜系。另外,中国人烹饪取材范围很广泛,可谓无所不吃。并且中国人追求饮食的口味,追求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二)西方

 相比于中国菜烹饪方式的复杂多变,西方的烹饪方式则显得比较简单容易。常用的西餐烹饪方式大致有七种,包括生吃、煎、炸、堀、烩、炖和烧烤。西方烹饪则更注重,营养、健康,但求食能果腹,不过分注重食味,强调 饮食的营养价值,讲究食物营养成分搭配是否适宜,所以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他们的菜肴以煎、炒、蒸、冷拼为主,蔬菜通常切成大块儿或大片儿的,然后入锅,直到全熟能够食用为止。西方人对食材的选择颇为严格,具有较强的生态伦理观念。西方烹饪过程中,按照菜谱,需要准确无误,有时他们甚至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以期做到准确无误,机械、单调、乏味,缺乏创意,千家万户,一菜一味,甚是所谓。

二、烹饪口味差异

(一)中国

我国对于食物的味道主要有:酸、甜、苦、辣、咸,对于不同的食物或者地方就有不同的味道,比如我国四川和重庆因地势低洼湿气重,大多以辛辣为主。我国山西主要是以酸为主,古语“山西人宁可不喝水也要喝醋、宁可不喝酒也要喝醋、宁可不吃饭也要喝醋!睡觉恨不得抱着醋坛子,没有醋味儿睡不着觉”。而上海则以甜为主,甜在上海是非常重要的调味料,每一道菜都会加甜来提鲜。咸在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中占据重要地位,鲁菜出自山东,在山东所有的食物都可以腌制。

(二)西方

在西方国家不同的菜式具有不同的口味。作为西餐之首的法国菜烹调喜欢用酒和香料调味,讲究做什么菜用什么酒,如火腿用香槟酒。西餐始祖的意大利菜注重原料本味,讲究原汁原味,调味直接简单。英国菜有“家庭美肴”之称,调味简单,口味清淡,调味以黄油、奶油、盐、胡椒粉等,较少使用香草和酒来调味。美国菜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喜欢用水果做菜,口味清淡,咸中带甜,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俄罗斯菜肴则口味浓重,喜欢用番茄、番茄酱等调味,菜肴口味酸、咸、甜、辣俱全。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著称的德式菜肴,口味以酸咸为主,清淡不腻。西班牙菜喜欢用橄榄油和大蒜调味,因此西班牙菜肴大多具有浓郁的蒜香味。

三、烹饪文化溯源

(一)中国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燧人氏时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还不懂得人工取火,因此没有熟食吃,饮食状况还是茹毛饮血,这时的中华民族还没有食文化。到了燧人氏时期,这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懂得钻木取火。有了火以后,人们才开始食用熟食,伴随着熟食的食用,饮食文化也应运而生。最早的烹饪形式是“石烹”,主要方法有“炮、堡、烫、食、焙炒”。

随着岁月的变迁,我国形成了众多各具特点的菜系。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西餐微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三)西方

“西”是西方的意思,“餐”即饮食、菜肴。西餐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欧洲美食,即以法、英、德、意、俄等国为主要代表的餐饮,当然还包括东欧各国、地中海沿岸各国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如墨西哥)的菜肴。

西餐烹饪起源于古埃及,金字塔铭文中记载了当时尼罗河流域丰富的物产,包括蔬菜、水果、鱼类和禽类等,以及闻名遐迩的面包制作业和糖果业。古埃及人创造的一些食品被人们一直食用到现在,并在世界各地菜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餐烹饪兴起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欧洲,古希腊率先踏进人类文明的大门,古希腊烹饪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以后西餐烹饪、餐饮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受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古罗马人的烹饪方法上从欧洲最早的烹饪书中学到很多知识,烹饪技术和厨师的社会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意大利是古罗马的发祥地。古罗马时期的宴会和饮食极其奢侈、繁荣,成为烹饪发展鼎盛时期,可以说古老的意大利饮食是传统西餐的鼻祖。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欧美饮食文化流传的范围更广,更重要的是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烹调设备和工具不断发展变化,烹调工艺不断进步。于是,西餐便分为了六大类:法式、英式、意式、饿式、美式、德式。

结语:

综上可见,中西方在烹饪文化上的差异还是颇多的,犹如万花筒下的世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凡,皆为所精。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饮食文化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与碰撞。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将之应用到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中,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都将有促进作用。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饮食文化都会有所差异,但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各自的饮食文化,简单概括来讲就是尊重各国的文化。尊重各国饮食文化可以使饮食文化不产生敌对之意,文化重在交流,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已经很好地保证了这以点,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饮食文化得以更好地改进和创新。

拥有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是基础,发展与创新是饮食文化的顶梁柱。如今世界在不停地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不能一味的陶醉在现有的文化中,要拿出勇气与志气创造出新的饮食文化。在被文化冲涮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利用这时机,学习西方饮食文化以便补充现有的不足,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的吸取西方文化,也不能片面的否认西方饮食文化,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高海薇.中西烹调方法的比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20-21.

【2】杜莉、孙俊秀、高海薇、李云云.当筷子遇上刀叉【M】.赛尚图文出版社,2008.

【3】吴澎.中国饮食文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刘军.论中国的“烹饪”文化【J】.成都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