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品牌建构与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论红色文化品牌建构与乡村振兴

1,寇金星, ,2,郝小夏 ,3,安晓镜 ,3,,赵贵彩,1,,马双双 ,1,孙芳,1,,徐文洁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邢台市  054000

邢台市城区河道管理中心  河北省  邢台市  054000

邢台学院   河北省  邢台市  054000

摘要:革命老区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部分潜在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红色文化品牌构建,有助于破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的动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对此,本文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品牌构建与乡村振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措施,以为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革命老区

引言

作为革命老区独特、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也是推动革命老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文化振兴则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有效提升了乡村文化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目前,我国部分革命老区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影响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当地乡村整形战略的实施。对此,本文展开以下分析:

一、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述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红色革命中形成的精神、文学产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走向壮大的历史见证。红色文化作为红色革命的本质,具有革命先进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是人们幸福生活与精神自由的重要助力,是被历史证明有进步性价值的实践,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对于党和国家,中华民族的革命史便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伟大历史,能够增添许多新力量。落实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红色文化的价值则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标注中国特色,有利于提升国家认同。而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蕴深远,内涵丰富。通过充分挖掘、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相应的示范教育基地,能够让中华儿女更加坚定自身信念,强化工作本领,树立斗争意识。

(二)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2]。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总目标;因此在进行现代农业开发时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是其总要求。而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有效落实,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则是其要点。首先,需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为乡村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体需广泛参与,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色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村庄改造。其次,需加强农村基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当地政府需充分考虑财政资金基础与农民的认可、接受程度,抓好惠普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生活、促进生产的项目。最后,需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是巩固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的主要手段。地区政府需加大对农村厕所治理和整改力度,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协同治理,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短板补齐,打造良好的乡村面貌。

二、红色文化品牌建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健全的融资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村革命老区面貌改善显著,但受制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仍有个别红色文化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受限。一方面,就基础设施层面而言,部分农村革命老区交通运输落后,路程时间长,道路坑洼严重,通达度不高,影响着游客的进出。另一方面,就融资体系层面而言,部分革命老区并未建立系统的融资体系,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现有的经营团队不专业,加之乡村信贷风险评估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政府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来源,缺乏社会性资金如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二)红色文化资源展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意

部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展现方式单一,与游客的现代化红色旅游理念需求不符[3]。例如:有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同质化现象,纪念碑、纪念馆已经成为各景区的主要建筑,在观光过程中游客只能观看到静态陈列的物品或多媒体展示的相关视频,缺乏创新型红色文旅产品,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较为被动,缺乏双向互动。

(三)缺乏先进的宣传理念,宣传形式单一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部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却有限,究其原因还是与宣传不到位有关。部分革命老区仍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现代信息运用不足,公众往往只能通过红色歌曲、电视报道和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由于缺乏双向互动,因此难以激发游客的感情共鸣,限制着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

三、红色文化品牌构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一)提升红色物质文化核心辐射力

一方面,革命老区需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革命老区需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归类,有机结合现代农村产业与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的多样性发展,以项目带动农村产业品牌发展。例如:在遗址、故居的基础上发展红色教育产业;在乡村特色风俗的基础上发展农家乐产业等[4]。另一方面,革命老区需积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当地政府、专家与企业需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规划,保证红色文化资源“原始性”的前提下,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融合乡村产业的红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本地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

(二)增强红色文化精神文化引领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完美结合,红色文化经过历史检验,其具有正确的先进性。但是,仍有部分农民群体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民缺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机会;受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其对红色文化不重视,在理解红色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开展,其为农民群体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与资源保障。例如:在红色资源得到开发后,其后续的保护传承工作离不开农民的努力,而在农民参与过程中则能够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了解当地革命英雄以及革命事迹,帮助农民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巩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乡村振兴文化阵地。

(三)提高红色制度文化规范效果

一方面,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夯实乡村治理的文化根基,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因此,革命老区需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宣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奠定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需激发群众自治动力。革命老区政府需加大对当地英雄事迹挖掘,以红色文化感染人、鼓励人,坚定农民群体跟党走的信念,激发群众的自治动力[5]。第一,农村地区可进一步强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职能,健全议事协商制度,有序引导群众参与。第二,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第三,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把倡导邻里和睦,孝敬父母,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主人翁”自治意识。

(四)发挥红色行为文化榜样作用

首先,需打造红色教育品牌。一方面,围绕当地抗战历史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将当地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纳入中小学教材,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另一方面,对当地群众,开展红色景区体验游、红色故事宣讲团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让红色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实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其次,是强化党委政府职责。适当增加革命遗址修缮保护资金投入,对原建筑现存且有较大历史价值的红色资源,要进行保护修缮;对遗漏的遗址遗迹全部纳入申报;对重点红色遗址制作统一标识标牌,进行挂牌保护。最后,是深化全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融媒体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加大当地红色文化知名度,在全区形成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为后人留下一大笔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也为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革命老区需以党支部品牌创建为引领,利用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产业、引导村民自治,推动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方樱帆,宁碧波,张宇,黄彬,胡倍恩,林筱松.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范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05):128-132.DOI:10.20028/j.zhnydk.2023.05.030.

[2]黄琳庆,刘韶瑞.地方红色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研究——以桂林红色文化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03):79-83.

[3]陈丽伶,刘俊博,杜新颖,丁一.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04):14-16.DOI:10.20055/j.cnki.1003-0069.000467.

[4]刘晓克.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6):4-6.

[5]熊杨燕.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路径[J].农家参谋,2023(0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