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

唐晓伟

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我国加快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在新时期背景下,城乡规划发展过程需要始终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基准,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控的客观要求,精细化从多层次、多视角基础理论为核心支撑,结合实际状况,搭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整体架构,符合现代化发展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传承

引言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是我国人们的骄傲,是文化传承的象征。我国城镇化进程已正式进入中后期,面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复杂矛盾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变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也不再仅仅追求空间的物理保护和实质要素的应保尽保,而需要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营造历史氛围、传承文化脉络、彰显文化底蕴、发挥综合效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城乡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只是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关注,并没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以重视。当前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人们过度关注物质以及精神生活层面的享受,未及时关注私家车对于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尾气排放,交通拥挤等。2.资源匮乏,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和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之间等都有着密切关联,为了能够落实城乡规划,农业用地被占据,可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呈现出减少趋势。我国为农业大国,需要对土地资源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业生产用地中,其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同时还会诱发土地盐碱化,进而加重土地问题。与此同时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的无节制开采,很容易使污水以及废水排放到河流中,进而引起可用水水质变差以及地下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3.规划发展具有盲目性,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盲目性这一不足。当前,村庄合并在促进城乡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理论层面而言,村庄合并能够提高土地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能够为村民的日常生活和高效性管理提供便利。但实际上,在合并村庄之前,因为并没有切实掌握当地现实情况,所以,在城乡规划试试中,很容易诱发各种问题如土地利用率降低、乡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及拆迁补助等。

2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措施

2.1制定科学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传承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新时代的职责,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对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期待是在创新中发展,在传承中保护,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处理好城乡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制定科学规划,锤炼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做到应保尽保,推动城乡规划建设与保护融合发展,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让历史文化遗产与优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

2.2创新规划技术和方法,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和机制

在城乡转型发展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建设中,绿色生态技术随之产生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无论是对于生态型还是低碳型城市的创建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最近几年,处于理论层面的各种方法技术在现实规划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明显。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对历史文化传承土地资源所进行的规划促进城乡规划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的进一步提高。可见,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过程中,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规划历史文化传承的盲目性进行有效避免,能够降低资源浪费风险,切实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提高历史文化传承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城市的转型发展。到目前为止,尽管在城乡规划转型发展中渗透了历史文化传承建设理念,但是在我国,因为缺乏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指导,所以在开发资源以及规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工作阻力较大、环节衔接缺乏紧密性等。对此可以吸收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典型案例,并对其成功经验以及因素进行总结,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展开各项工作,提高其有效性。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转型政策,切实实现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管理。

2.3要以整治城乡规划建设人居环境为抓手,整体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容貌

第一,在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厕所革命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城乡规划建设厕所改造,更要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同时,还要在规划中将推进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做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布局。第二,要根据城乡规划建设人口的聚集程度,遵循城乡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设置垃圾站点,妥善解决“垃圾围村”问题。第三,要根据乡村的地域地势特点、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等,整体规划城乡建设的村落特色,统筹建设风格,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容貌。尤其是要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等,提出风格统一的民居设计方案,加强新建住宅引导,并对一般传统建筑进行引导性改造。在有条件发展城乡建设旅游的村庄,更要突出地域性民居的特色,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不能照搬照抄,机械复制。

2.4真实呈现

以真实呈现营造历史场所氛围,依托科学和灵活的手法增加历史文脉可读性。在总师模式下,以传承城市记忆为总体目标,深入研究历史文脉记载,以重要节点的原样复建营造历史场所氛围,达到真实呈现。

2.5城乡规划建设需要重视做好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

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参与到遗产管理与保护的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向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遗产资源,制定出符合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管理条例和制度,便于对遗产资源做好重新规划保护与管理工作,对遗产资源所在地的周边环境问题展开立体式的整治。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学会使用信息化的文物普查手段,对于管辖区域内的历史文物信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等级与录入,通过数据审核与文物信息的采集,进行数字化层面的遗产资源管理,可显著提升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成效。

结语

完善各类保障措施,要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保护传承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要制定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国家智库,以保障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兵.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中国道路——兼论“真实性”原则[J].城市规划,2011(S1):48-53.

[2]王景慧.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J].城市规划,2006,30(11):57-59.

[3]OZCAN Z. Cultural heritage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from Central Anatolia[C]. Sustainable City II:Urban Regene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Southampton,United Kingdom : WIT Pres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