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的应用效果

魏巍,庞文晶,潘俊海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Myo)联合肌钙蛋白(cTnT)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AMI患者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进行选取(45例),作为观察组,基于同期选取到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均进行Mb、cTnT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yo、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yo检测阳性率97.78%、cTnT检测阳性率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8.00%(P<0.05)。结论:AMI患者Myo、cTnT水平较正常健康人员均显著升高,因此,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MI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T);阳性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凶险,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导致病变血管短期内堵塞,供血区内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一旦发病,患者常表现出持续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措施救治,随病情进展还可诱发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当前,临床一致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作为AMI的首选治疗方案,可促进冠脉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但该治疗方案对于应用时机要求较高,以AMI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效果最佳。因此,尽早确诊AMI至关重要,为医护人员尽早采取救治措施争取足够时间。既往临床主要通过询问病史及体征、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指标对病情进行诊断,但约30-40%的AMI患者早期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或症状缺乏典型性。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心电图在诊断AMI的敏感度也仅有50%,诊断准确性不佳。经过多年研究,多位学者提出了心肌标志物在AMI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阳性检出率[2]。鉴于此,本研究截取我院在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45例AMI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分析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其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基于2021.3-2022.3纳入我院收治的4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3例,占比51.11%,女22例,占比48.89%,年龄38-72岁,平均(54.89±6.23)岁;发病时间1-6小时,平均(3.44±0.67)小时。基于同时期纳入50例到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占比48.00%,女26例,占比52.00%,年龄35-79岁,平均(56.17±6.02)岁;发病时间1-6小时,平均(3.65±0.64)小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所用研究对象均接受Myo、cTnT检测,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置入干燥洁净的真空试管中,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1010分钟,分离血清,选择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检测Mb、cTnT。参考范围:Mb:0-70ng/mL,cTnT:0-1.68ng/mL。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无序分类资料以率(%)表示,并实施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检测结果

观察组Myo、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检测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Myo

cTnT

观察组

45

155.02±38.19

1.86±0.39

对照组

50

50.28±15.43

0.08±0.02

t

/

17.850

32.245

P

/

0.000

0.000

2.2检测阳性率

观察组Myo检测阳性率97.78%、cTnT检测阳性率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8.00%(P<0.05),详见表2:

表2  检测阳性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Mb阳性率

cTnT阳性率

观察组

45

44(97.78%)

43(95.56)

对照组

50

2(4.00)

4(8.00)

2

/

83.397

72.633

P

/

0.000

0.000

3讨论

AMI发病机制复杂,情绪过于激动、暴饮暴食、过劳的体力劳动等,均可能诱发该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几乎完全梗塞,心肌细胞由于缺血、缺氧发生损伤,以胸痛为典型症状,多伴有心肌酶活性升高、心电图改变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可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AMI患病人数逐年增多,防治心血管疾病形势异常严峻,早期诊断显得至关重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耗时短、无创、结果直观等优势,但在早期诊断AMI中灵敏度较低;心肌酶谱检测由于其窗口期短、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不便。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性已成为了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3]

Myo、cTnT均属于心肌损伤常用指标,Myo作为一种多肽链,集中分布于心肌、横纹肌中,分子量较小,一旦心肌受到损伤或剧烈运动时,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破损的细胞内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清Myo水平急剧上升。一般在AMI发病2-3小时后,Myo水平高于正常值,发病9-12小时后,Myo水平达峰值,是早期诊断AMI的主要指标。但需注意,尽管能够在AMI血液中早期发现Myo,但其并不属于心肌特有酶,敏感性较低,导致的AMI诊断假阳性较高,需联合其他指标进行检测。cTnT属于心肌特有成分,对于心肌受损具有高敏感度,小部分可溶,大部分不可溶,而是以小分子量的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胶原蛋白上,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血液中的cTnT含量相对较少,一旦心肌受损呈缺氧、缺血状态时,可溶性的cTnT则会快速透过细胞膜释放在血液中,而不可溶的cTnT也会在经分解后释放至血液中,最终导致cTnT升高。一般在AMI发病后3-6小时被检测到,12-48小时达到峰值,是目前为止临床上用于诊疗AMI的首选心肌损伤指标。有学者建议,可联合Myo、cTnT检测,提高诊断结果的灵敏性及准确性,为尽早开展救治工作正确足够多的时间,对于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Myo、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yo检测阳性率97.78%、cTnT检测阳性率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8.00%(P<0.05)。提示可将Myo、cTnT作为早期诊断AMI的理想指标。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Myo、cTnT检测,可为疾病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荣锌, 温林锋. 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4):117-120.

[2]赵亚军. 血清cTnI、CK-MB、Mb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1):26-27.

[3]柴丽.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13):2448-2449.

[4]陈四梅, 田映雪, 古文鑫. 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