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地基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建筑施工技术中地基处理技术

褚雨

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分公司

摘要:结合实践可知,地基处理技术指的是用于改善建筑地基的变形性质或者是渗透性质,改善支承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而采取的相关工程技术措施,其运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安全性以及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1地基处理技术相关内容概述

通过选取适宜的基础形式,而不改变地基工程性质就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相反的,需要加固才能达标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由此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于建筑工程本身作用很大,于安全保障工作同样有重要影响。相关验收制度与质量控制等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进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建筑施工技术中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目的

2.1提高基土承载力

建筑的工程规模较为庞大,建筑物于地面的超强重力作用,会对地面造成长期向下的压力,由此会对地基造成一定的破坏。地基剪切破坏形式的县体表现是由于侧向土压力或者是偏心荷载的作用,地基结构失去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建筑物荷载或者地士,邻近区域的地基产生一定降起现象;土方挖掘过程中,边坡失稳;基坑挖掘过程中,坑底降起。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确保建筑安全性。

2.2降低压缩性

地基处理过程中,原本的土壤中会存在一定的气体或者水分,在受到重力挤压的情况下,被全部挤出,进而造成地基沉降现象。与此同时,建筑物本身对地基的压力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建筑建成后,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土壤形成一定的压缩,进而产生沉降,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相关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建筑土休的压缩,以确保其能够正常承载建筑。土的压缩性与压缩模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或技术,来提高地基土体的压缩模量,进而诚小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

2.3改善透水性

由于基坑在挖掘过程中,土层内夹有薄层粉土或者是粉砂等物质,进而容易产生流沙或者管涌现象,且这些情况均是由地下水在土体中的运动产生,所以,需要依靠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来降低透水性、减小动水压力。

2.4改善地基土动力特性

饱和松散粉细砂或部分粉土等,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打桩或者是承受交通荷载时会造成附近地基的振动下沉现象,这些属于土动力特性的表现。相应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地基土动力特性,进而提高土体的抗振动性能。

3建筑施工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3.1孔内深层强夯

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是一项新型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先成孔,再进行强夯,进而达到深层强夯的目的,让地基无论是在密实程度还是在强度以及刚度方面,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该项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就是利用钻机进行钻孔后在钻孔内部进行物料填充,然后重复击锤桩基,夯击成桩,以实现组成复合地基、扩大桩径的目的。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几乎可以在各项地基施工环境中得到应用,如膨胀土、软弱土、液化土或者是湿陷性士、大厚度杂填土以及风化岩等,均可采用此种技术进行强奔。该种技术可以就地取材,孔内深层强奔桩可以使用素土混凝土,具有施工便捷、届量控制难度低以及造价低等特点。于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操作优势。

3.2注浆技术

注浆技术的选择不同,方法也不同。一种是硅酸钠混合溶剂浆液注浆,使地基更加稳固;另一种是水泥注浆,在灌注水泥过程中,加人适量水,控制好水、水泥的比例,使水泥能够与他基下不良土体进行融台,进而增加凝固性,使地基更加稳定安全。两种方法相对而言都比较常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及操作技术要求不高,过程简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3.3砂石桩

该种技术方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粉土、黏性土等,可以进一步降低压缩性、增强承载力,同时可用来处理可液化地基。针对饱和黏土地基的变形控制不严情况,同样可以采用该种方法进行置换处理,使得软黏土与砂石桩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硬度以及承载力。

3.4排水周结

依据土层的不同情况和自然环境的不同,针对特殊土层需要运用特殊技术进行施工作业。该项技术是一项在处理软士沉降方面的有效技术方法。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软土沉降。软土层内部含水量较高,为提高地基稳固性,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抽出多余水分,使其含水量达标,进而确保地基结构稳固。可以采用砂井或电渗排水阀等技术,进行排水固结施工。

3.5换填垫层

该项技术是在换土回的基础上,开展地基处理工作的种技术。以替代土回地基的基坑,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固性的目的。县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先开挖拟定的处理区域,全面进行软土清理处理,为回地可用性替代土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不均匀地基,须科学选定回垃原料,以减少沉降量,保证技术应用效果。

3.6振动水冲

此种技术的运用,分为加填料、不加垃科两种情况。第-种加填料,常被称为振冲碎石桩法,适用于处理粉士、砂土、素填土、杂地土及粉历黏土等地基。针对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或车于20kPa的饱和黄土或黏性土地基,需在正式施工前,经过现场试验来确定适用。第二种不加垃料,适用于处理黏性含量低于10%的中砂或者粗砂地基,主要用于减小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还可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提高土坡抗滑稳

定性。

3.7挤密桩

该项技术在土体较薄弱地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地基开设孔洞,将砂石回填人孔洞之中,构建紧实的桩体结构进而完成技术的运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地基承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稳定性。对于松散沙土地基使用这一技术,可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还可以为稳固地基提供基础保障。

3.8换填施工工艺分析

回填材料采用砂和卵石,用量各占一半;级配砂石保持干净,不存在树叶、草根及其他杂物;砂以中粗砂为宜,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在施工现场设置标高桩或水平标准木桩,作为铺筑厚度控制的参照基准,也可在槽坑边坡测放水平标高线。基坑底面地下水位较高时,降低地下水或采取降排水措施,使基坑保持无水状态。垫层铺设前安排基坑的检验,清理坑底的淤泥、浮土等不利于施工的物质,两侧形成适宜的坡度,以便维持坑壁的稳定性。垫层底面标高不一致时,采取斜坡搭接的方法,或将土面开挖成阶梯状,加强对搭接部位的夯实,提高密实性。在分层铺筑的施工方式下,接头阶梯形搭接,或设置斜坡,相邻两层错开0.5m~1.0m。垫层铺设时加强防护,避免侧壁的软弱土层或垫层下卧层受到扰动。垫层分层施工,逐层铺设、夯实,为控制每层的铺设厚度,在基坑内预先设置5m×5m的网格标桩,作为铺设厚度控制时的参照基准。垫层铺设现场为饱和的软弱地基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对基坑内部及外侧四周排水,以免砂在水的侵蚀下流失;也可降低地下水位,直至稳定在基坑底500mm以下的位置为止。级配砂石的含水量是影响振动碾压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碾压前检测含水量,根据检测结果灵活调控,直至含水量稳定在8%~12%为止。

参考文献

[1]陈康.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 产城:上半月, 2020(7):2.

[2]李红波马文君.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 2020, 000(029):179-180.

[3]王利彬.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 安防科技, 2021(9):1.

[4]赵令刚, 刘昌文.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No.564(05):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