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课程的特色化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课程的特色化改革研究

   , ,侯柯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歌曲写作》教学能够对学生阐释音乐歌曲的基本结构内涵,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是我国未来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从当前《歌曲写作》教学的方式来看,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学生无法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做到深入理解。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课程的特色化改革途径,希望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深化课程教学活动改革。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特色化改革

引言:

新课标下,人们音乐审美意识同之前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同。为了适应当前音乐市场环境,艺术类高校开设了《歌曲写作》课程,主要以近现代艺术歌曲或者流行歌曲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外界教育政策的需求,尽可能打造新型课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歌曲写作》课程特色化改革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中的内容比较多,包含着和声、视唱练耳、钢琴伴奏等内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具有碎片化特征,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然而从当前部分艺术高校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安排不太合理,对学生听觉的练习远远不够,导致后续教学活动无法展开[1]。这门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期间,听觉作为一切音乐活动的中心,需要教师加强重视。推动特色化改革,能够有效地设计课程内容,合理安排乐理、视唱练耳等各项教学课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训练中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内涵,朝着艺术层面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

《歌曲写作》课程特色化改革,能够丰富教材内容,促使教师整理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对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体验。像该课程在教学期间,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掌握写作的规律,一直是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之前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持续推行特色胡课程改革,能借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风格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借助这种特色化改革,深入挖掘周围的艺术文化资源,拓展学生写作灵感。借助这种教育方式下,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批高质量的音乐创作人才。

二、艺术类高校《歌曲写作》课程特色化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育流程

从当前艺术类高校对《歌曲写作》课程设计的方式来看,这门课程安排的教学时比较短,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根据最终的教学质量来看,在这种教学时间内,学生无法对课程内容做到全面理解。所以在特色化改革的过程中,艺术类高校管理层,应该按照自己的教学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课时方案,确保为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发展需求[2]。将该课程的教学时间进行延长。一方面能解决部分音乐学生素养较弱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高旋律听记能力,掌握内心听觉感受的表述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艺术类高校能够借鉴一些优秀的艺术类学校、师范类高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做到循环渐进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满足歌曲创作的基本标准。

此外,艺术类高校还能对这门课程的教育流程进行完善,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指明课程的育人方向,促使教师在教学期间,能够改变之前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改革期间,能够定期邀请一些歌曲创作的大家,到高校内对师生展开这门课程的教学优势。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师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以后的艺术学习中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正确的理念,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重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完善该课程的教育流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在讲述《歌曲写作》课程专业内容时,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按照当前多数艺术类高校统计的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多数教师还在沿用理论大课+教师一对一批改的方式。这种模式尽管可以对学生讲述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但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师无法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素养[3]。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尊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个人特征,对他们设计出相应的教育方案。突出学生在歌曲写作中的主动能力,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根据《歌曲写作》课程内容的特征,与其他课程之间积极联系,挖掘当地音乐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性,让学生认识到歌曲写作的基础流程。由于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艺术思维,教师可以选择案例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观点,思考歌曲写作课程中的创作流程与规律。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下,能够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利用课堂教材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认知,掌握较多的展业知识技能。

(三)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多元化评价

在进行该课程知识内容讲解时,想要做到特色化改革,教师还需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增强课堂教学成果。在教学期间,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容,创作歌曲。学校可以定期组织音乐创作活动,组织录音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等,设计大学生音乐创作活动,对他们提供相应的设备资源,像录音棚,电脑音乐教师。让学生自由组队,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保证歌曲写作活动的可行性。实现跨课程、跨专业教学联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在学生创作结束后,还可以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将每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整理,让他们以团队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表述自己歌曲写作的情感,寻找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演唱。在校园中开设音乐作品评比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选出优秀的作品[4]。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记录下来每个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中,对他们的作品做到客观点评,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将他们的作品投放给相应的音乐平台,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些是当前《歌曲写作》课程改革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注重联系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环节。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实现《歌曲写作》课程活动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加强重视,转变教育理念,思想这门课程的育人目标。积极联系外界市场需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当前的教学流程。此外,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设计实践活动,创新评价方式。通过这些举措,才能在艺术类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歌曲创作氛围,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核心素养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森.高等师范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23(07):168-170.

[2]徐萌.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写作课程的意义及策略[J].文教资料,2021(20):237-238.

[3]管磊.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中对中国民族元素的实际运用[J].大观(论坛),2021(04):151-152.

[4]方新佩.基于本土音乐素材的歌曲写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家,2020(11):140-141.

作者简介:

侯柯1985.01女,汉,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歌曲写作,手风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