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花检验指标和提升棉花质量的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浅谈棉花检验指标和提升棉花质量的改进措施

米热阿依·司马义

哈密市纤维检验所

摘要:棉花检验需要先进的仪器、先进的检验方法、优良的操作知识、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健全的检验体系等。从事棉花收获加工的企业或从事纺织品生产的企业必须积极改进检验标准,不断处理检验活动,由检验工具、方法、环境、系统等进行优化,以提高检验活动的准确性,提高总体检验生产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棉花检验指标和提升棉花质量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检验指标棉花质量改进措施

引言

在“专业仓储+在库公检”管理模式下,棉花得到了全面的仪器化,棉花纤维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当前棉花主要检验指标分为内部指标、外观和感觉质量指标,是棉花实验室棉花评价的关键因素。质量数据反映了棉纤维的客观形态,与磨厂质量密切相关,为更好地满足棉花行业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提高了棉花质量,提高了经济性。基于此,本文探究棉花检验指标和提升棉花质量的改进措施。

1研究背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国棉花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棉花每亩净利润为-239.54元,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每亩收益偏低,加之受疫情及国外市场的影响,棉农种植积极性不高。棉花种植面积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3年下降,2021年棉花播种面积是3030.00千公顷,比最高峰的2007年5926千公顷少了2896千公顷,下降了约48.9%,形势非常严峻。从市场供求来看,2020年和2021年我国棉花产量稳定在590万吨左右,市场需求量约为780万吨,每年棉花供应有200万吨缺口,需要以进口补足。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即使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我国棉农收益仍然很低,净利润连续多年为负。近几年来,由于国际棉花市场萎缩,我国棉花库存消费比逐年升高。为了破解我国棉花产业上述发展困境,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是必然选择。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组织作为执行者。最了解市场的是公司,最懂棉花种植的是棉农。目前来看,公司与棉农对接的交易费用非常高,公司直接与棉农合作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在农业提质增效的战略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作为联结公司与农户的中间组织,在棉花产销对接、传递市场信息、组织棉农生产、监管棉花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2棉花检验的现状与问题

(1)棉花作物种植问题“多、乱、杂”。市场上棉花质量支离破碎,存在“多、乱、杂”的问题,棉花在选择不同品种时是盲目的,没有从当地气候、土壤和害虫防治中选择正确的品种。(2)棉花、棉花糖和棉花糖质量的法律意识必须提高。棉花意识,棉花质量有待加强。不同等级的棉花收购和加工销售混为一谈,造成虚假陈述、补贴和混合行为,特别是增加洒水喷头的膨胀,减轻对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的处罚。

3提升棉花质量的措施

3.1转变观念,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改善回收,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推广氢灌溉技术,进行蓄水,压缩不适宜的棉花面积。棉田、小型植物学机械、饭店回收机械、环保系统。

3.2严格采收管理

禁止对棉花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例如种植夜间作物、通风和喷水;严格控制棉花水分和污染,回收率至少12%,回收率最多93%。编制商品收集计划并实时控制以防止棉花混合。

3.3全面实现优质优价,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必须进一步推进供应改革,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棉花优质市场的形成。改善优质棉花的供应,以满足纺织品对优质棉花的需求。提高高产棉花作物的质量意识,推广订单农业和企业与合作社+基层+农民合作模式,使双方受益。实施优质差别补贴政策,将补贴标准与售出棉花的质量挂钩,从而为优质棉花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棉苗管理

为了达到高产,棉农须对棉苗加以适当管理。在棉苗成长到一定高度时,要调节株型,好的株型能够增强棉苗通过光合、根系繁殖,从而促进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当棉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可修剪枝花,因为这种处理方式不但能够避免蕾铃掉落、增大铃重,还能够增强树苗间的通透性,从而增强光合效能。要注重合理利用缩节胺,因为一旦剂量过多会导致棉花晚熟。一般人工收获的棉花与机械收获的棉花中的缩节胺剂量也有所不同,机械收获棉花较晚,可选择适当增加缩节胺的剂量。选用缩节胺时,必须考虑使用安全期,如骨朵儿、花苞、花铃的缩节胺使用安全期各不相同,要特别小心,并合理利用。有关专家认为,在一些独特的天气条件下,实施适时打顶处理有助于提高花铃数量,同时还有助于降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打顶处理的生理意义是破坏棉花顶端生长态势,从而促使棉花横向生长发育。因此,及时打顶也有助于增加某些地区的棉花种植产量。

3.5杀虫处理

危害棉田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田红蜘蛛、棉红铃虫、盲椿象等。在转基因棉大面积种植以前,棉铃虫是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盲椿象对棉花的危害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盲椿象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棉田内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已登记用于防治棉田内害虫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阿维菌素用于防治棉花白粉虱、蓟马、红蜘蛛、棉蚜、棉铃虫;苏云金杆菌(Bt)用于防治棉铃虫;藜芦碱用于防治棉铃虫和棉蚜;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治棉铃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用于防治棉铃虫。

3.6使用环保型的分级装置

实验室安装灰尘,用管道和风扇脱除灰尘,处理短纤维,并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调整桌面上的排气孔,使空气流动沿检测边缘向上。当网络通过桌子时,气流可以返回到桌子上,以便于通风。这种做法也称为空气流通的自主程序,在这种程序中进行适当的棉花检验,有效解决灰尘、短纤维等问题,减少工作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这样也可以提高考试的准确性,避免灰尘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环保分级法,室内灰尘保持在每立方米1毫克的浓度。在这种环境下实施棉花可以提高考试的准确性,提高样品质量,保证员工的健康。

3.7建立良好的质检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提高质量保证的有效性,可以按照有关国家的规定进行。积极鼓励棉农、生产企业引进现代设备,学习先进的质量保证方法,帮助巩固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和推销工作,使更多人了解检验制度,熟悉质量控制程序,以促进棉花市场的发展。感官检查和机械检查时,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联合调节和相应的检查报告。对棉花指标逐一审查,以确保棉花纤维比例符合标准。

结束语

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已迫在眉睫,必须扭转我国棉花产业多年来净利润偏低的局面。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信息不对称、棉花原料质量难以控制、组织监督成本高等。但高质量发展是棉花产业未来势在必行之路。我们需要尽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回避问题。农民合作社作为联结农户与市场的中间组织,尤其是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可以发挥其组织监督功能,提高棉花种植质量。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缺陷,增强棉花公证检验制度,建立棉花质量检验数据库,为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东华.棉花纤维品质的检验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02):38-39.

[2]卜松华.棉花纤维品质的检验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6):62.

[3]李婕.提质增效背景下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4]陈彪.关于棉花纤维品质检验和评价的探究[J].中国纤检,2018(08):107-108.

[5]但春蕾.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质量保证[D].武汉纺织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