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见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见解

陈其军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96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每组纳入4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心搏出量下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导致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升高,影响肾脏血流供应,导致一些患者合并出现肾衰竭。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确切疗效。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护理;见解

     心脏病患者进入晚期后,可发生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发生后,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和电解质积聚,使患者出现心衰、肺水肿、肝脏肿大、肌酐升高、钠、氯和钙离子失衡、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此类病症属于临床重症,因此,必须研究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96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每组纳入48例)。两组基线资料见表1所示。经t检验,X2检验,未见两组基线资料有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基线资料

组别

例数

男性

女性

年龄

平均年龄

病程

平均病程

观察组

48

28

20

41~83岁

64.49±2.34)岁

2~4年

(3.2±0.6)年

对照组

48

26

22

42~82岁

63.85±1.89)岁

2~5年

(3.3±0.5)年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患者使用托拉塞米(生产厂家: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47),在第1天~第3天,单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此后维持剂量为20mg。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患者躯干上选择静脉,行穿刺置管。调整透析机各项参数,CVVHDF模式,抗凝方式选择低分子肝素全身抗凝,血流量设为180mL/min,透析液设置量为1000ml/min置换液稀释量设为1000mL/h。置换液成分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150ml),25%硫酸镁(3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3000ml)、无菌注射液(820ml),碳酸氢钠(250ml。对患者连续进行3天血液净化治疗。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观察血流变化,进行导管护理,防止导管发生堵塞。协助患者排泄,等等。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消失,神志恢复清醒,可以下床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消失,但患者缺乏体力,无法下床进行活动。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各项研究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24

20

4

91.67%(44/48)

对照组

48

20

15

13

72.92%(35/48)

X2

12.064

P

0.000

3 讨论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进入晚期后,患者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造成血液循环紊乱,使患者出现重症心力衰竭。重症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出现体液潴留,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影响肾脏供血,导致肾脏发生缺血,造成肾实质损伤。重症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心搏出量下降,导致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发生滞留,必然增加肾小球滤过负担。重症心力衰竭引起的体液潴留,对肾小球滤过能力造成影响。重症心力衰竭还可使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衡,引起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升高,造成低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能力。因此,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合并出现肾衰竭。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发生后,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心力衰竭与肾衰竭两种疾病的症状同时出现,两种疾病相互影响,造成负反馈,导致患者出现水肿、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威胁患者的生命。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可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肾脏移植术等手术,但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收益较低。因此,目前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多采用药物治疗,对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物,降糖药、托拉塞米等药物。但药物治疗起效速度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确切疗效。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医学专家为治疗肾衰竭研发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对患者持续进行血液透析,通过使用半透膜,不断滤过患者血液中各类毒素,从而减轻患者的肾脏负担,防止患者肾实质损伤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临床护理。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这一治疗方式取得了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重症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心搏出量下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导致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升高,影响肾脏血流供应,导致一些患者合并出现肾衰竭。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春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1):42-44.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2.21.011.

[2]罗继红.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4):31-33.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2.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