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冉俸

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目标:建立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探讨其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效力。方法:采用两组专家信函法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指标;选择35名护士,在采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管理方法之前,为2021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建立手术室质量敏感指数项目管理系统,并在采用敏感质量指标项目管理方法之后,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比较手术前后手术室的确切数量、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管理评级。结果:与应用前相比,设备在应用后手术中使用的表的确切数量、设备传输的表的确切数量、为手术项目准备的表的数量以及放置在物理位置的合格表的数量都有所增加(p < 0.01);减少不良手术事故(p < 0.01);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和药品设备管理都有所增加(p < 0.01)。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作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准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

引言

质量指标是护理质量的量化测评工具。护理质量指标的选择需遵循透明、可靠、基于证据、可测量、可改进等原则,一般分为通用型指标和专科型指标。手术室护理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其质量控制指标对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作用。有研究表明,建立并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能使围术期死亡率降低40%。我国已有学者构建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指标涵盖面较广,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其指标数量较多,监测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医院联合联盟小组成员单位在国家普适性指标基础上,构建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并进行了试点应用,以期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12月与2022年1月~12月各500台手术为研究样本,均包含内科手术40台、外科手术260台、妇科手术180台、儿科手术20台。纳入标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中死亡;对本研究项目不知情。另纳入35名护士,其中男4名、女31名,年龄22~54(30.29±4.22)岁;任职于手术室1~12(12.36±2.61)年;受教育程度:17名大专、16名本科、1名研究生、1名副主任;职称:16名护士、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另设有5名质控组长。应用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方法

由两名经过规范培训的研究员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独立进行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研究小组召开会议,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依据,结合纳入文献,初步拟订指标的名称、内涵及计算公式。经讨论,初步拟订包含结构指标3项(首台准时开台率、手术设备及手术用物齐全率、危机相关培训合格率)、过程指标4项(患者手术信息核对率、手术用物清点准确率、外科手消毒定期抽样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结果指标6项(手术异物残留率、手术标本遗失率/漏送率、电灼伤/烫伤发生率、针刺伤发生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体位不当所致损伤率)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初稿。

1.3观察指标

①应用前后手术室应与准确数量的比较值进行比较:统计采集中所用设备的准确数量、传输设备的准确数量、每项操作可部署设备的数量以及符合条件的座位数量。①对手术中断前后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位置、污染、中低温等方面的统计位置差异、样本丢失、职业伤害、护士手术中不规则伤害、手术中电击的病例数。应用前后的质量管理评价包括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和护理安全管理、药物和仪器系统评价,评价越高,保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就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比较见表1。

表1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比较(台)

2.2应用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应用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比较见表3。

表3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比较(分,x±s)

3讨论

目前,国内已有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大多关注结果,而非护理工作全过程。在监测方法方面,考虑到过程指标收集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现场观察表,并建议以抽查方式获取数据,在监测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发现关键环节具体存在问题,进而针对性改进;结构指标和结果指标数据建议从信息系统调取,当然,考虑到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有所差异,结构指标和结果指标仅3项,也可采取手工记录方式获取。试应用发现,部分医院手术室注重护理记录书写和护理结局,对护理操作过程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够。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为100%,但核查过程的规范性和核查步骤的准确性不足。又如,本研究试应用医院“手术物品清点正确执行率”较低,统计发现与“是否遵循逐项清点即刻记录原则”得分较低有关。由于一台手术需清点物品繁多,护士可能习惯于全部清点完后再统一填写用物清点单而非“逐项清点即刻记录”。这提示:管理者需强调手术室护理操作基本原则的严格落实,加大基本原则培训力度。应指导数据填报员秉持质量指标监测初衷,不宜过分追求指标数据大小,确保准确上报,从而精准指导护理质量改进。在指标监测与上报过程中,有个别联络员反馈手工录入耗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建议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块,在保证数据收集准确、科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手术室各岗位高效合作是围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同样需要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支持与配合,尤其在三方核查中。因此,建议建立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的考评和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手术室各岗位医护人员合作。

结束语

随着手术室护理指南的更新以及护理理念的发展,建议各医院及时更新表单内容,以更好地评价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卞伟峰,辛玲,伏瑜,高蓓蓓.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05):59-62+67.

[2]方丽敏,彭爱红,黎秀珍,朱小东.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干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246-247.

[3]颜云琼,钟燕文,严彩铃,张栋武.手术室基于护理敏感指标的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5):98-102.

[4]蒋飞霞,陈小娣.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0):65-66.

[5]吴倩,韩梅.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13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