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杨力

新疆圣雄电石有限公司,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摘 要:项目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应急管理数字化项目建设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并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读者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确保应急项目管理数字化的流畅性。

关键词:电子政务;项目管理;项目风险;风险对策

引言

在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日益被人们意识和警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找到了一套应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有效方法,但在信息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要的基础数据存储在员工机器上,数据库没有依据标准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行备份,这将造成数据丢失和泄露,造成不利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五类风险,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的效果,一定要正确识别和仔细分析这些风险。

1主要安全隐患

1.1信息安全风险

(1)内部威胁:鉴于恶意或不正确的操作造成信息泄露或重要信息损坏,重要信息被冒用,或合法用户未正常选用相关信息,主要来自安全项目计算机化安全威胁中的计算领域的应急管理。(2)外部威胁: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在应急管理信息工程中,安全的主要威胁是连接各级计算区域的线路。(3)数据存储风险:应急管理数字化项目可能有大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其中的信息不可或缺,庞大的数据安全存储会妨碍应急管理数字化项目应急的安全性。

1.2政策风险

政治风险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本身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和扎实,跟不上数字化发展步伐,将极大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和实施。关键是决策部门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加以引导,尽量减少政治因素的效果。

1.3资本规划与风险

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已经规划了数字化工作,但鉴于规划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而致使之前的投资方向错误,造成数字化投资的浪费。在应急管理数字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资金可能无法到位,这也是规划融资风险的一部分。一定要提前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规避此类风险。

1.4技术风险

数字化的技术风险主要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风险。IT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最初采取使用的先进设备在几年内可能无法满足新的应用需求,甚至无法满足新的行业标准,无法与新技术逐步形成无缝衔接。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不可预测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1.5管理风险

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改革也是电算化风险的重要来源。虽然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强调得以适应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变化,但相关机构变化带来的职责变化会造成应用系统开发项目负责人的变化。

2基础应急管理数字化现状

由此可见,对于基层应急管理数字化现状,笔者将国情和基层现状分为两点,本文将一一论述。

2.1 数字化迫在眉睫,应急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基层单位贴近居民、社会组织能力强、反应迅速、资源多元、灵活性大,在基层防灾、及时反应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具有价值。科技数字化是一项全球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应急管理模式亟待转变。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依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抢先建设、质量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数字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作用,推进现代化建设。

2.2缺乏软件保证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互动性好,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风险,加深居民对风险和危机根源的认识,减少不可察觉、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2.3基础数据离散度

多地探索基层应急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包含专职救援人员、社会组织等应急救援人员。构建基线应急管理信息所需的数据,大部分在原始状态下分散在多个部门,没有收集和分类,需要按需收集、分类、整理和存储。许可审批行政服务流转仍采取使用传统的纸质文件操作流程,应当需要进一步开展信息流转,以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

3对策与风险管理

3.1构建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为使项目有效运行,政府机构和企业一定要构建相应的数字化组织,参加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团队由政府部门或企业高层领导组成,以信息服务专业人才为主,业务部门和商业企业的开发设计人员为辅。

3.2诱发风险

在复杂的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风险会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些风险能够提前想象,但更多的风险是无法想象的。科学的风险分类已成为有效风险管理的必要因素。

3.3主动收集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来,这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基础设施薄弱,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积极处理。因此,在真正的软件开发中,一定要注重信息的收集,有效地收集不同行业的数据。整理后,能够制定基本的数据分析模式,然后结合实际应当需要录入数据,助力数字化工作的推进。

3.4确保硬件基础

在实际应急管理中,要积极借鉴预防、恢复等相关环节的经验,借鉴开发优区的实际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助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将硬件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更好地设计整体系统,促进本案硬件建设不断完善。

3.5形成良性互动

由此可见,对于外界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应急体系。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出现问题时,各方相互帮助,有效解决,达到应急与常态相结合的效果。同时,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应急管理基础数字化还一定要做到各部门、各领域的有效衔接,促进达成良性互动,更好地发展应急管理体系,确保正确的建设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6逐步形成信息模型

必须在工作系统中进行人力、物力的协同处理,应当需要保证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高效运转,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多部门沟通,争取多部门认可,做好统计调度和资源管理。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政策上,都要争取先行先试建设,督促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全方位建设网络体系。

结语

总之,可以看出,当前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借鉴经验,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地保障基层社会稳定发展,促进达成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项目风险管理能够综合评估候选项目集的风险特征。另一方面,项目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选定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项目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改进项目选择,还能够减少成本损失或不确定性,相当于进一步提升项目运作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鹏,瞿丽莉,何子春,张银龙,常丁懿,高奕.5G技术生态背景下风电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架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11):209-214+231.

[2]马克祥,纪庭超,李钦富,卓海峰,韩永华,王淑艳,冯剑红.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思考及信息化应对建议[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1,16(06):617-620.

[3]姜文宇,王飞,苏国锋,李鑫,孟庆祥,王冠宁.面向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09):182-191.

[4]刘霏,李泽辉,杨军,张瑞,石贵鹏,马向东.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在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2(05):100-104.

[5]程子伟,项兴彬,余芳强.基于信息化的医院后勤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23):64-65.

[6]郭海湘,刘晓,顾明赟,杨钰莹,史登华.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 协同推进龙卷风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J].湖北应急管理,202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