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治水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新时期治水思路

王淮亮1,刘凤婵2

(1.河北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2.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河北 保定,071000)

摘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本文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进行分析,探讨做好水利工作的经验指导和理论遵循。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治水思路,系统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新时期生态文明理念,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理论的发展,是做好水利工作,实现用水治水思路的转变,保障水安全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1.坚持节水优先的根本方针

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治水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关键环节是节水,要从观念、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我们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浪费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转变。其中:

农业节水是重点。应加快转变农业用水方式,控制和减少大水漫灌,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益,降低吨粮耗水。

工业节水是关键工业也是水污染的最大危险源。应大力加强工业污水综合治理,鼓励使用循环水,制定完善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在高耗水产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工程,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

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节水是难点。城市用水需求增长迅速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加大供排水管网改造,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率,严禁盲目兴建的人造水景。强化水情教育,在树立水是稀缺资源的理念,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营造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2.坚持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保障水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加快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水安全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特别是解决好移民安置区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论证,着眼长远发展,促进水资源合理流动和战略调配,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让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

3.坚持系统治理的思想方法

要系统的看问题,山水林田湖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统筹谋划治水兴水节水管水各项工作。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指导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是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水安全工作的遵循。应在城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水利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地下水勘查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水土保持规划。规划必须注重城乡、山川水安全统筹,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流域、地域特点,科学确定规划和建设单元,实现水安全规划城乡全覆盖。应注重各类水资源统筹,对地表水、地下水等实行总量控制,合理规划和分配用水指标;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分类规划,实现再利用。应注重水安全规划与经济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的统筹,增强规划的整体性、协调性。

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强水生态建设和保护。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水资源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指的就是水生态。生态和水相辅相成,良好的生态涵养水源水资源使生态得到保护。水生态建设和保护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注重源头治理这个“本”,也抓好污染治理这个“标”。一方面,提升各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决不允许盲目发展,决不要发臭的GDP。要利用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监控,加大处罚力度

切实落实企业减排治污的主体责任,要先治理后生产,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时,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确保入河质达标。

4.坚持两手发力的基本要求

保障水安全,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政府主导同时,要充分利用水权水价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水资源安全,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扩大生态空间,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好政府作用,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水资源三条红线,科学制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占补平衡;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强化水功能区监管,做到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着力破解“九龙治水”“多头治污”难题。另一方面,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建设分离,创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引导经营性水利逐步走向市场,使水资源变成资本;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严格区分不同用途,以业定价、以质定价、以量定价,城乡生活用水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农业用水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农业节水。

新时代水安全需要新理念发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节水目标纳入地方年度政绩考核。通过采取“节引蓄调管”项综合措施,探索“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让、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行业和区域配置。缓解地下水超采趋势,确保治水取得显著成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