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究

王福琨

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化石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煤炭消耗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带来极大的挑战,非常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了对碳排放进行有效性控制,把碳排放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性控制和管理提供保障,对碳排放增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大存量治理力度,减少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的审批,从源头上发挥减污降碳协同作用真正促进产能置换的执行。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对建设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同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碳排放管理效果。

关键词: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引言

“十四五”时期乃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化石能源的使用[1]会不断增多,碳排放也相应增长,而如果不注重碳排放[2]的控制,将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甚至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以碳达峰以及碳中和为发展目标,将碳排放纳入环评中,坚持科学核算,加大碳排放管理力度,限制碳排放增量,强化碳存量控制,坚决杜绝高排放、高耗能项目的盲目性发展,要将产能置换标准落实到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应用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人们自身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然而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与实际经济发展还不一致,部分企业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和经营中施工过程中虽然关注并采取措施处理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然而却忽视了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中出现的其他环境问题。在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噪声污水等污染物都会严重影响到自然环境,进而对我国生态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项目工程建设中,企业需要加强保护环境,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工程项目建设环节前期评价中合理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采取措施预防环境问题,进而对环境污染进行最大化降低。科学应用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止,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作为重要依据进行防治和管理制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对建设环境工程环境问题的改善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2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中国当前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碳排放这一内容强制统一评价内容和标准,个别省市发布碳排放环境评价技术导则重点行业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排评价试点工作同时,也没有明确提出环评工作中的环境概念,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企业在实施碳减排措施时缺乏指导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治理事宜缺乏有效的碳排放监管办法,无法保障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

2.2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在国际上,关于碳排放评价工作大多数单位区域或者人均碳排放、碳排放绝对值以及碳排放量等因素的评价指标,可见,碳排放在国际上的指标较为丰富,但是,在中国,当前的碳排放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碳排放总量以及主要碳源等碳排放强度的内容的评估较为粗略进行评估碳排放指标作为一种约束性的指标,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而碳排放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监督和管理的基础,尚没有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同时应该需要结合各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碳排放指标体系

2.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工作这些内容的专业要求高,对环评报告书的编制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审批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内容的专业要求高,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也有所提升挑战需要提供量化的碳排放主要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监测、核算、核查相关知识基础,帮助企业和政府碳排放进行有效管理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且多元,从项目选址、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污染物预防控制等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的基层环评工作人员队伍中,很多人的相关专业水准都有待提升,且有经验的碳排放技术能力缺失从业人员也相对较少,因此,碳排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审批质量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3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要点

3.1制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制定监测计划碳减排规划

国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倡导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绿色投资、绿色设计、绿色流通、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及绿色规划。在强调谋发展、重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工作,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了规范碳排放有关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编制和制定监测计划根据

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要求,企业年度核算并报告当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规范整理并落实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制定排放监测计划双碳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联合安监、国土、环保、水务、林业等部门构成完善的排放监控体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控格局。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碳排放监控规划,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字手段,构建多元治理及主体共治的格局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开展碳排放监控核查工作时,相关部门要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与分析,调查分析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工业结构、工厂分布、污染源分布与排污量等,把握碳排放监管的重心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工作职责,制定与完善工作细则。

3.2加强产业培育与人才培养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或企业应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不断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减少碳的排放量。为实现低碳化发展目标,应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重视推动高新技术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充分发挥产业的吸引力,利用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丰富优质人才储备,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开展绿色科技创新、高新企业培育、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为工业企业输入活力,推动产业打破瓶颈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要将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培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这些工程的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的主体地位,加大力度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等惠企政策的落实,从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并采取一系列经济保障措施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组织高能力、高素质、掌握高新技术与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一些小型企业、创业人员等攻克技术瓶颈,获得更好、更快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3.3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落实相关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评价单位需要严格根据实际项目施工特点以及所在区域对环境的敏感性,综合分析和研究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而通过不同类别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科学分析和预测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以后竣工后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前介入和制定预防措施,整体把控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和作用。在具体落实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布和规定的环境标准和相关技术导则推进作为指导,按照不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和具体环境状况现状,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剖析不同影响环境的因素。坚持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基础,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全流程,特别是涉及电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高污染、高能耗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关注能源消耗、企业生产和废弃物等与污染有关的碳排放。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应在现状调查基础上,以挖掘现有项目碳减排潜力为目的,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下降率等进行分析评价。产业园规划环评时可根据碳排放清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报告等现有资料分析碳排放水平,分析节能降碳潜力重点关注规划方案中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和涉及碳排放的配套基础设施等内容,对规划方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调整建议和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建议。比如说,针对线性工程项目中的公路项目,其线路会穿越医院、村庄、学校等对噪声比较敏感的区域,在实地调查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校、医院、村庄所在区域的环保目标、工程项目空间位置、声环境保护目标、窗门构造等进行仔细调查,通过现代技术构建预测模型,进而对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中造成的环境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并对其达标和超标情况进行评价。工作人员也需要有针对性进行生态影响分析,对实际跨越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状况进行了解和调查,然后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遵循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的顺序原则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对应措施。

结束语

在碳减排战略的实施工程过程中,环境治理与保护成为关键。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效果,实现环境治理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伟,王成鹏,徐从海.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及建议[J].环境生态学,2022,4(5):99-103+108.

[2]宋晓晖,吕晨,王丽娟,等.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35(2):405-413.

[3]王骜.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0):157-158.


[1]仍

[2]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