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颊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董俊风

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中医科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颊针疗法是指通过针刺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方法刺激面颊部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种方法是王永洲教授在为一位患者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偶然发现针刺颊车穴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腿痛症状,这一现象无法用传统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进行解释,自此王永洲教授便开启了对颊针的研究之旅,历经20余年的研究,至2017年,《颊针疗法》这一专著发布,使颊针疗法的诊疗操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得到临床广泛推广。

1 颊针疗法理论基础

颊针疗法主要以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及心身合一理论为指导所创立。

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也”等等,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每一部分都是整体的部分,局部实际上就是整体的缩影。《灵枢》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如此,全身经络皆可缩影到头面五官,结合生物全息理论,王永洲教授认为人体面颊部存在着一个涵盖人体全身全息投影穴位系统,犹如侧坐位背靠耳前的婴儿,将颊针穴位分为四大部分,共16个穴位。整个人体在颊部的投影呈现连续性特征,颊针穴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点的概念,而扩大为穴区,面颊部的人体投射缩影是穴区之间的无间隔延伸,例如:髋穴到膝穴之间是大腿投影,膝穴与踝穴间是小腿的分布[1]。

在颊针疗法研究期间,最难的是无法确立面颊部与各个脏腑的对应点,难以对内脏性疾病进行精准的治疗。《中藏经》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通过古人对三焦功能的描述,王永洲教授认为三焦乃元气运行的通路,通过元气的运行,而总领五脏六腑,受此启发,不再局限于西医对解剖理论的认知,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创立了大三焦理论,进而创立三焦穴,用于治疗和干预人体脏腑的各种疾病。

《素问》云“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神一体化,躯体疾病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损害,同时心理疾病也会引起躯体的相应反应,由此可见,古人早认识到心身互为影响,心身合一的重要性。西方医学认为腹部为“第二大脑”,我国古籍《医断》也指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根于此焉,是以诊病,必候其腹。”故通过腹诊,不仅可以诊断腹部不适,也可以对全身状况做出诊断。颊针疗法通过腹诊了解人体心身状态,结合大三焦理论,刺激面颊部特定穴位,以调理整体气机升降出入,而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

2 颊针操作方法

颊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与腹诊相结合,了解患者身体状态,在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及心身合一理论指导下,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采用颊针专用针具,直径0.14~0.20mm、长度7~30mm的毫针,快速进针,以达到无痛化进针。针刺时不强调补泻手法,不追求传统针刺酸麻胀痛等针感,重视调神调气,使患者宁心安神,着重调理元气,疏通整体气机升降出入,准确定位解剖位置,找到疼痛敏感点,精准进针,以有效视为得气。留针时间多为20~40min。留针期间,一般不配合电针,根据患者反馈进行调针、补针,以达到最好疗效[1]。

3 颊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颊针治疗躯体性疾病

颊针在治疗筋骨肌腠疾病方面疗效确切,当然有效的前提是施术者诊断清晰,取穴精准,针刺方法得当,则止痛效果显著[2]。颊针对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尤为显著,王永洲等通过对颊针疗法治疗630多例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与验证,发现其治疗效果迅速可靠,即时止痛有效率达72.5%,总有效率86.9%,不仅适用黄种人,而且对黑人、白人及棕色人种同样有效[3]。随着颊针的推广应用,近几年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颊针对颈肩腰腿痛等四肢脊柱部位疼痛性疾病疗效确切,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而且很少发生感染、晕针等针刺意外,患者反馈较为舒适,在局部无痛或微痛的状态下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满意度高[4-9]。

3.2 颊针治疗内脏病机性疾病

五脏一气,三焦合一,三焦通过元气贯通五脏六腑,整合脏腑功能,颊针疗法创立大三焦理论,厘定三焦穴位,刺激三焦穴位来调节全身机体状态,以治疗内脏病机性疾病。王会月等采用颊针针刺上焦穴、下腰穴及骶穴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房颤一例,在针刺16分钟后,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持续至术毕,并在术后未在发生房颤,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10]。孙杨等采用颊针双侧“三焦穴”治疗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内脏痛,发现颊针组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 )、血浆 5- 羟色胺( 5-HT )水平明显降低,镇痛效果显著[11]。但方晓丽等研究发现颊针治疗内脏疼痛患者总体疗效不如颊针治疗肢体性疼痛[12]。

3.3 颊针治疗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导,以躯体症状表达心理不适的一种相关疾病,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而颊针通过对三焦穴的应用,整体一体化治疗,既能调气,又可治神,有心理和躯体同时治疗的优势[13]。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压力的加重,随之焦虑及失眠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宋善兰等采用颊针治疗失眠、焦虑患者2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部分病人睡眠时间由2小时左右延长至6-7小时[14]。偏头痛也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由于内分泌系统、睡眠障碍、头部创伤、神经紧张等因素,导致脑组织血流减少,而使颅内动脉收缩,主要表现为头部一侧头痛,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15]。侯春英等观察研究颊针治疗30例偏头痛,结果显示颊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脑血流流速,明显缓解偏头痛症状,总有效率达90%[16]。肖慧玲等观察研究颊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偏头痛持续时间可明显降低,并且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下降[17]。

4 结语

颊针疗法是一种新型微针疗法体系,以全息影像部位对应取穴,结合大三焦理论及心身合一理论,通过肌肉检查及腹诊手段,以调气治神为治疗原则,而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颊针疗法自1991年偶然发现至今,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其疗效确切,而且其取穴方便、针刺无痛、安全性高、止痛迅速、适用面广[18]。在这个提倡“绿色医疗”的时代,颊针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其作用机制尚局限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镇痛效应研究,在治疗内脏病机性疾病及心身疾病方面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参考文献

[1]王永洲.颊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156.

[2]王永洲.颊针疗法[A].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卫星研讨会-针灸与人类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2008:225-226.

[3]王永洲,王海东,方晓丽,等.颊针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00年增刊,43-44.

[4]庞智文, 周方园.颊针疗法治疗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急性期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7):181-183.

[5]戴恒亮,马庆韬,彭旭明.颊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21,36(274):656-660.

[6]戴伟莉, 关铭坤,全华山. 颊针配合林氏健体八段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0):48-49.

[7]丁晓虹,张斌,欧阳启,等.颊针治疗军事训练致腰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0,41(6):379-382.

[8]任超展,方晓丽,杜小正.颊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6例[J].中国针灸,2014(3):245-246.

[9]孙建峰, 李红娟, 吕晓宇. 颊针治疗军事训练所致膝关节损伤 30 例[J].中国针灸,2022,42(2):197.

[10]王会月,吴安石,黄枭.颊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房颤发作一例[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329-1330.

[11]孙杨,周群,肖靖远等.颊针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内脏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江西医药,2022,57(6):584-586.

[12]方晓丽,王永洲,李啸红.颊针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29-33.

[13]杨燕青,陶莹,李达,等.心身医学在全科实践中的作用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998-1001.

[14]宋善兰,王国红,俞丕超.颊针在妇科领域运用初探[J].母婴世界,2020,7:273.

[15]王婉,陈华.单剂量静脉注射丙戊酸钠与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5-57.

[16]侯春英,刘强,方晓丽,等.颊针疗法对30例偏头痛的疗效及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4,27(2):58-60.

[17]肖慧玲,李卫锋.颊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2020,39(9):131-132.

[18] 梁丽艳,卓鹰,钟正等.颊针穴位临床运用初探[J].光明中医,2018,33(23):353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