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1

血凝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艳丽

夏邑县人民医院 476400

【摘要】:医学检验对于临床各科室诊疗工作的开展有积极意义,是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健康保健等的基础。其中凝血试验是检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及血栓风险。凝血实验的检测需要乏血小板血浆,所以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准备、标本提取、抗凝剂的选择及实验室设备等都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验人员需明确血凝试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管控,减少其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血凝试验;影响因素

凝血试验是临床上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对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通过血凝试验了解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是否存在异常,用于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指导临床治疗。其中最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及D-二聚体。任何一项影响凝血因子活性及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对此,文章针对这项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处理措施。

一.血液标本的准备

1、患者的准备:患者在采血前应处于静息状态或抽血前有15-30分钟的休息,剧烈活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2、采血过程的影响:采血不顺畅,血量过少或过多,抗凝剂比例不当或混匀不彻底,都会致凝血过程激活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应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压脉带不宜过久,时间超过一分钟,即可引起因子VⅢ和组织型纤溶酶源激活剂(t-PA)释放和活化;3、采血的部位:标本采集严禁在输液管中采血,特别是输入肝素时; 4、抗凝管的使用:要使用浓度为0.109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管,血:抗凝剂的比例为9:1。枸橼酸钠能有效地阻止因子V和VIIl的活化。如果患者的Hct大于55%或低于20%应使用下述公式校正枸橼酸钠的用量:抗凝剂量(ml)=0.00185×血量(ml)×(100-患者红细胞比容)。 5、标本分离,参数设置为3000rpm,15min,收集上层乏血小板血浆。相关的文献报道,离心10、15、20分钟对PT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而离心5分钟时对PT结果有显著影响;离心5、10分钟对APTT测定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凝血的检验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离心速度和时间,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

二.试剂的准备

试剂的质量是确保结果可靠性的先决条件,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的类型,另一方面要根据试验检测目的选择对其敏感的试剂。如APTT试验时所用的活化剂不同,对标本内肝素、狼疮抗凝物质及因子Ⅷ、Ⅸ缺乏症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要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的APTT试剂;使用华法林时为了试验结果便于比较和估计抗凝剂疗效或指导用药,最好选择INR报告方式,因此,选择试剂应标有ISI值,理论上ISI值越接近1.0越好,ISI值的高低决定INR的精度,也决定了试剂的质量。试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复溶剂一般为蒸馏水,注射用水及pH 6.0~7.0去离子水,如复溶剂pH值增高会使凝固时间延长,若水质混浊表明有污染或钙离子存在;复溶后的试剂不能反复冻融,不用时应加盖并保存在2℃~8℃;所有试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血凝分析仪试剂使用中要注意污染的问题,避免试剂瓶盖错盖或用同一吸管或移液头造成试剂的交叉污染等。

3.仪器设备因素

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机器方面①机器与电源连接时,要注意插座的接地线是否可靠,严禁两地共用;②进行测试时,机器要先进行预热,显示窗达到37℃后方可正常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③血凝仪属高精度测量仪器,应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④仪器应远离电磁场干扰源,为保证测量精度应用-次性测试杯和一次性钢珠。

4其他因素

①药物:临床上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较多,如一些常用的抗凝药物:肝素钠、肝素钙、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等都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其他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等也可引起凝血障碍,而头孢哌酮和头孢米诺等抗菌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菌群失调,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也可影响凝血。②疾病,比如一些遗传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乙;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如各种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等都会导致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出现凝血功能下降。

5结语

总之,血凝试验的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做好试验全程的质量控制,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尚晓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1,31(06):92-94.

[2]姜萍萍.血凝试验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103-104.

[3]屈袁媛.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2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