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现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2
/ 2

“一带一路”建设现状探析

李福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人民共同绘就一幅命运与共的壮美画卷,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在今后十年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内涵 现状分析  

1引言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人民共同绘就一幅命运与共的壮美画卷,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随着RCEP的实施,将会提升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定性和互联互通,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使更多国家、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成效。

2“一带一路”现状分析

2.1 “一带一路”内涵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而非排他性、封闭性的中国“小圈子”。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认为,只有开放才能发现机遇、抓住用好机遇、主动创造机遇,才能实现国家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与愿景,“一带一路”以开放为导向,冀望通过加强交通、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议。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区域性经济倡议的一个突出特点。

2.2 “一带一路”现状分析

2023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23年伊始,中国分别与菲律宾、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截止2023年1月中国共与新加坡、欧盟、南非等23个经济体签署认证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覆盖49个国家(地区),协议签署数量和互认国家(地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截止20203年2月,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32.9%,较上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提升了7.9个百分点。截止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49.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296.2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4.8%和51.2%。2022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6562列、运送161.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了900万人次。2022年我国全年与相关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达到了31个,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3总结与建议

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第一个十年硕果累累,对此为未来的十年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稳固基本盘。稳固好基本盘就不会乱,这个基本盘一方面是指现有传统的、有优势的合作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合作、园区建设,这些不能丢;另一方面是共建中的一些友好的、重点的合作区域,比如周边国家、东南亚、中亚和非洲,这些好伙伴不能丢,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次,要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激励引导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包括港澳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共建中,形成建设和投融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快培养国内高端服务业,如工程设计、咨询、资产评估,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走出去”,服务“走出去”的企业;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积极配合企业和政府开展工作。

面向未来,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是长周期和跨国的,是系统性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还会有若干个十年,全球共同努力,才能把“一带一路”的愿景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必须立足于共建,而不是单靠中国一己之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让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使“一带一路”成为像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一样,全球共同认知的跨国行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要把“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转化为世界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白波,吴娜. “一带一路迎来十周年:推动全球共同发展[N]. 北京日报,2023-02-09(004).

[2]杨青龙,吴倩.“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评价[J].江淮论坛,2018(02):50-56.

作者简介:李福胜(1996-),男,汉族,河南新乡人, 硕士在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