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夏强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的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31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再孕孕妇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7-2021.12,共计纳入20例样本,用数字奇偶法做分组处理,观察组(10例)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常规组(10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28.48±5.21)h、住院时间(6.02±1.25)h均比常规组要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相比常规组(60.00%)要低(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的产妇逐渐增多[1]。剖宫产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分娩,但该种分娩方式会对产妇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在分娩后容易发生腹腔内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当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时容易引发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等情况,在且分娩后容易发生慢性盆腔疼痛、不完全肠梗阻等并发症,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有严重负性影响[2]。因此,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的过程中为其提供高效护理服务,减少风险因素尤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再孕孕妇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7-2021.12,共计纳入20例样本,用数字奇偶法做分组处理,观察组(10例)年龄阈值在23-35岁,均值(29.02±1.13)岁,孕周在38-41周,均值(39.05±0.58)周。常规组(10例)年龄阈值在23-36岁,均值(29.48±1.51)岁,孕周在38-40周,均值(39.01±0.23)周。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对实验对象临床资料进行查阅均齐全无缺项;②对本次实验有关信息均知晓,并且同意参与本次实验者;③自身具有较高配合度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糖尿病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③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以口头形式行健康宣教,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其产程进行情况及分娩情况进行观察等。

观察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根据孕妇分娩方式对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与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在护理过程中应对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进行填写,确保每项护理措施均落实。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孕妇分娩前采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向其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包括剖宫产后再分娩时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优劣、妊娠阶段注意事项等,并向孕妇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根据孕妇需求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应根据其分娩方式予以相应护理指导,如对经阴道分娩者,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予以其安慰、鼓励等心理干预措施。在分娩后对新生儿的状况及产妇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观察,指导其个人卫生护理方法、饮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1.3观察指标

临床相关指标:纳入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不完全肠梗阻、慢性盆腔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用spss26.0,计数资料:n(%),由x²检验,计量资料:(),由t检验。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8.48±5.21)h,常规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8.14±6.25)h,t=3.754,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02±1.25)h,常规组的住院时间为(7.92±1.03)h,组间对比,观察组的值均较低,t=3.710,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1例(10.00%)慢性盆腔疼痛,未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不完全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10),常规组发生3例(30.00%)慢性盆腔疼痛,1例(10.00%)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2例(20.00%)不完全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6/10),组间对比,观察组的值更低,x²=5.495,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逐渐提升,使得瘢痕子宫再孕经阴道分娩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导致孕妇分娩过程中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3]。并且多数剖宫产孕妇对剖宫产后再孕分娩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在再分娩方式的选择及自护能力等分娩均会构成影响。因此,为剖宫产再孕分娩孕妇提供高效护理服务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值均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值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孕妇所选择分娩方式、妊娠风险、分娩风险等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以时间为横轴制定护理路径表,为护理工作的展开提供指导与依据。该种护理方式具有预见性、系统性等特点,能够在剖宫产再孕分娩孕妇围产期予以其高效护理服务,对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如在妊娠阶段采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向孕妇详细讲解剖宫产再孕自然分娩的风险及围产期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可提高孕妇自护能力。在分娩过程中根据各产程阶段予以产妇相应护理措施,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风险因素,从而改善产妇分娩结局。

综上,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燕, 柴泽英.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 2020, 18(7):1234-1236,1240.

[2]邢媛媛. 整体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19):3326-3328.

[3]元蔚伟. 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5):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