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某工业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某工业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

石亮亮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对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某工业园区的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及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水文和地震调查,对调查区内的岩土工程条件进行了调查评价,为场地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中苏拉威西省  地震  岩土工程  评价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调查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某工业园区(图1),场区内修建了临时土路,水电设施未通,交通条件差。中苏拉威西省位于苏拉威西岛中北部,包括东北半岛的西段、北半岛及其两侧的托吉安和邦盖两群岛。

0印尼金祥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90万吨焦炭项目勘察文字报告(5-6焦炉及附属区域)08

图1  场地地理位置图

1.1区域地质构造

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之新生代火山岩岛弧带,处于亚洲板块东南缘多岛弧盆系。多岛弧盆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由菲律宾海、印度洋以及亚洲三大岩石圈板块汇聚而形成的。该区域属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铜金锡镍铁铝钾找矿靶区。区域地层时代为新生界,最老为古近系古新统,由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与杂岩砂、粉砂岩、灰岩及低级变质岩组成。其上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渐新统的安山质粗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安山质-基性熔岩。最新的为第四系全新统的陆相至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地质构造有东西向宽缓褶皱和逆断层,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两组挤压走滑断层。早期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着中酸性侵入岩体、岩脉的分布。

1.2场地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

根据场地钻探揭露,结合场地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划分为 3 个主要工程地质层及若干工程地质亚层,地层的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如下:

①层素填土:杂色,湿,松散,主要为黏性土、中风化砾岩的岩屑、碎块,中风化砾岩岩屑、碎块含量约 50%,一般粒径 1-7cm,最大粒径 17cm,棱角状-亚圆形,黏性土充填偶见植物根系。

②层砾质黏性土:黑灰色,黄褐色,黄灰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含 1-3cm 砾石、卵石约 20%,最大粒径约 5cm,砾石、卵石母岩为强~中风化砾岩,含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含大量中粗砂。该层在场地内部分钻孔揭露,分布不均匀,揭露层厚 0.90~10.10m,层底板埋深 0.90-23.20m,层底板标高为 89.65-134.64m。

③11层全风化砾岩:黄褐色,红褐色,杂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橄榄石,原岩结构已被完全破坏,岩芯风化呈圆砾-卵石状,胶结物风化为砂土状,一般粒径0.2-5cm,最大粒径 13cm。

2水文地质条件

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苏拉威西岛地处太平洋西南端,四周被太平洋海水包围,东部为马鲁古海、东南-南为班达海,西部为望加锡海峡,北部为苏拉威西海。本场地位于中苏拉威西岛中东部,场地东侧离班达海最近约 3.0km,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

2.2地表水

调查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中苏拉威西省南部海岸附近,原有场地内发育的南北向沟谷中分布地表水,流向自南向北,水源为周边缓坡丘陵汇集的雨水。后期场平过程中冲沟被直接回填,地表水排泄受阻,在场区南侧形成大面积积水区域,场区南侧地表水水位标高 99.0m。

冲沟对拟建工程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大,应对该区域内水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疏导,同时雨季排水不畅也可能在场地内平缓地段出现积水情况。拟建项目工程建设时,应通过加强场地外截水和场地内排水设施建设,消除降雨积水对场地的不利影响。

2.3地下水

调查区稳定水位埋深 8.9~12.0m,稳定水位标高 100.85~104.07m,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水位变化不稳定,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蒸发和下渗为主。其余钻孔内未发现稳定地下水,部分孔内仅有灌入雨水,随着孔内灌入雨水逐渐下渗及蒸发,水位逐渐降低。

根据已搜集场地附近勘察资料,结合场地地势及周边沟谷情况,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建议循环水站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 106.00m;其他区域未见稳定地下水位。

3地震效应

地震活动是区域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标志。印尼苏拉威西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延,每年大小地震频发,近年来苏拉威西岛 5 级以上地震频发。从现今的地震活动性来看,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无论从频度及强度上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大多震级高,破坏性较大,地震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影响较大。

4岩土工程条件

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迁车台、制冷站、中控室、循环水站附近为抗震不利地段。其他区域为抗震有利地段;勘察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迹象,勘探孔深度范围内亦未发现防空洞、洞穴、墓穴、孤石、老基础等工程不利埋藏物。

4.2 地基均匀性评价

素填土为新近松散滚填,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强度低,为高压缩性欠固结土,工程性质差,地基持力层为素填土时为不均匀地基土。地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基岩时,可视为均匀地基。

4.3 不良地质作用

4.3.1 特殊性岩土

素填土:本次调查场区东部揭露填土为新近第四系人工回填土,为新近松散滚填,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强度低,为高压缩性欠固结土,工程性质差,不能直接利用,宜对素填土分布区域进行地基处理。风化岩:场地基岩主要为砾岩、粉砂质泥岩,为易风化岩石,风化不均匀,全风化岩局部夹强风化岩,强风化岩夹全风化岩,软硬不一、软硬互夹的现象极为明显,会导致地基强度差异,且浸水扰动后易软化变形,导致承载力降低,危及建筑物安全,对基础施工将造成不利影响。

4.3.2不良地质

目前场地周边存在场平过程中形成的边坡,需采取边坡防护措施。场地东部分布有不均匀回填土层,回填土层为新近自然滚填,无分层碾压、夯实等处理,易产生不均匀地面塌陷,宜对回填土区域进行地基处理。回填区域局部地段埋藏有清表遗留的树木、风化岩块等,施工时应予以注意。拟建场区未发现其他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埋藏物。

个人简介:石亮亮(1984-),本科,中级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工程勘察,桩基施工,边坡治理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