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智能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一种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智能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廖龙,李海铎,庄原,彭丹辉,刘正科

德宏供电局,云南德宏芒市阔时路96号,678400

摘要:本装置以带电作业时人员操作斗臂车要求车辆的金属臂与带电体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为背景。作业中人员仅凭肉眼判断是否满足足够的安全距离,难以有效保障达到距离要求。且在长时间的作业下人员很难时刻关注此距离的变化,有可能造成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不足的安全隐患。固研制了一种监测报警装置,用以提醒操作人员保持金属臂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关键词:带电作业  绝缘斗臂车金属臂 安全距离 监测报警装置

1研制背景

带电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手段,随着国民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视,带电行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目前绝大部分的带电作业都需使用绝缘斗臂车完成工作任务,作业过程需严格遵守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的要求。但在作业过程中斗内操作人员受视角问题及需对影响安全的其他因素进行关注,很难在作业过程中长时间对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部分进行把控。地面人员虽能帮助斗内操作人员衡量距离大小,但因距离过远,距离大小难以判断,且需通过对讲机进行反馈,无法第一时间告知斗内电工,极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突破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的要求,产生安全隐患。

在整个使用绝缘斗臂车进行带电作业过程中,金属臂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把控只是诸多需关注安全问题的一个人员精力有时易分散至其他安全问题,而导致未及时对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进行有效把控,突破安全距离限制,造成安全隐患。且不论是斗内人员还是地面人员都会受到自身所处的空间位置影响,对同一空间距离因视角的不同而产生较大误差,难以保障安全距离的准确性。

在某些作业复杂环境下,受绝缘斗臂车机型和安全闭锁装置的限制,作业工位有可能需要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要求金属臂尽可能靠近带电体,以获得更大的工位调整空间。作业人员仅凭肉眼判断安全距离大小,以经验主义代替科学观测,难以有效精准的把控此距离大小,因此在这一情形下使用智能报警装置对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精准的进行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2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智能报警装置设计思路

   我们的设计思路为在金属臂合适位置上设置一个基于电压场强强弱变化的距离距离监测装置。利用靠近带电体时,电场变强,远离带电体时,电场变弱来监测场强的变化,同步反应金属臂与带电体距离的远近。并设置一个报警阈值,监测的场强超过此阀值时发出声光报警,及时提醒作业人员调整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首先对于电场感应装置需安装于金属臂在升降过程中与带电体距离最近的位置。电场感应装置的阀值设定根据使用场景电压等级,按10kV电压进行测算,安全距离按照非海拔修正情况下的0.9米进行测算,并取一个合理的裕度,取此情形下电场感应装置的阀值。超过此感应阀值声光报警装置动作,通过发射器将特定的信号发送至接受器。接收器接受到信号,声光报警装置在后置电源的驱动下进行声控报警及光源警示。

考虑信号发射装置及声光报警装置的使用,需配置相应的存储性电源,能够保障在较长时间内使用。一场带电作业因作业复杂程度的不同,所用时间也差别很大。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五六个小时,都有可能。所以配置的电源需能保证持续使用一天。信号采集功能的电场感应装置及信号发射装置和所配备的电源均需稳固固定在金属臂靠近电源侧,固定方式可采用较为稳固可靠的塑料制品绑扎方式进行。接受装置及声光报警装置和配套的电源系统则可放于斗内合适位置,便于及时提醒作业人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该装置的使用可很好的解决无法精准把握配网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需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的问题。在作业过程中及时提醒人员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不足风险,保障作业安全,减少因时刻观察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人员的来回操作,体力与心力消耗问题,提高作业安全及工作效率。实施效果良好,通过报警装置有效提醒斗内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3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智能报警装置应用前景

通过使用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题安全距离智能监测装置,及时提醒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减少因估算不准距离,来回操作斗臂车人员体力消耗及作业时间浪费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肉眼评估安全距离不准确及所在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视角偏差对安全距离的把控失误。减少了应需时刻关注安全距离所带来精神疲惫,有效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及作业效率。因该装置可用于所有带电作业使用绝缘斗臂车的情况,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国内所有绝缘斗臂车类带电作业。

4结语

带电作业很多安全措施均是在安全距离上进行了限制,但由于无相关的距离把控装置,大多数情况下作业人员只能通过肉眼观看,再加上个人的经验综合进行判断。安全距离的把控并不能直观的反应在具体事物上。进一步的加强此方面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把控。且在距离把控上脱开主观经验判断,以实际工具具象表达出安全距离的准确数值,会更加的安全有效。绝缘斗臂车金属臂与带电体安全距离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制,符合带电作业这一方向的发展要求,提高了作业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希望大家根据此研究,在同类型创新上获得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DL/T409-200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S].

                                   [1]GB/T18857-2019.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