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文献综述

李卓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摘  要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运而生。数字贸易从愿景变为现实,并且正通过“一带一路”走向各个国家。本文首先回顾了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的相关文献,厘清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的区别;分析出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论述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贸易;“一带一路”;金融数字

一、数字贸易相关概念及其文献研究

1.1数字贸易的定义

不同国家由于其自身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于数字贸易的解读以及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夏杰长,2018)。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数字贸易的定义是:数字贸易是基于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活动。其中,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组织协调、生产或者传递产品、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宗良等,2019)。

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早于对数字贸易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ICT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开始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逄健和朱欣民(2013)提出数字经济主要指为电子商务或由电子商务引起的贸易行为制造、供应电子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张勋(2019)认为最近的几年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经历了快速发展金融行业服务的便利性大幅改善了。汪延明(2020)认为各部门将通过数字经济逐步走向数字化,进而企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电商与物流相伴共生,跨境电商离不开跨境物流。伴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电商的新特征。来有为和王开前(2014)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种和传统国际贸易相似的活动,它是指不同关境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张夏恒和马天山(2015)认为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线下开展物流进出口业务操作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庞燕(2015)认为目前跨境电商的物流出口模式是种类繁多的,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出口:邮政快递、国际快递、海外仓、跨境专线物流和国内快递的国际化服务。进口模式则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直邮模式和转运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异军突起不仅改变了外贸企业的传统运行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产业链布局(石良平等,2014

1.2数字贸易的文献研究

数字贸易是在21世纪开始逐渐被学者们研究的“新生事物”,对于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界还没有出现较为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数字贸易与制造业的联系方面,马述忠等(2018)认为未来数字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与国内商务的主流,而制造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也将深深受益于此,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从高新技术方面来看,ICT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对数字贸易带来巨大的助推,其中的5G产业是当今各国争相竞争的战略核心,并且5G也是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全球占比超过40%李钢与张琦(2020)认为,中国正不断在5G技术突破,并且凭借其低延迟,高传输速度的优点持续推动国内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在数字贸易方面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数字贸易研究,学者不单单只是停留在其与传统产业的联系上。针对区块链这一新兴领域方面,张夏恒与李豆豆(2020)认为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字贸易中,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对外贸易转型,最终实现全球化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目标

数字贸易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数字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为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数字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对传统贸易方式贸易规则监管执法等带来非常严峻冲击为了在数字贸易时代取得更多的利益,不同国家采取各项有利于本国的措施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去掌握数字贸易时代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和领导力。徐金海与周蓉蓉(2019),韩剑(2019)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数字贸易大国,推动数字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美式模板带来的压力,迫切需要构建适合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利益诉求的规则体系,打造数字贸易规则 中式模板

二、“一带一路”的概念及其文献研究

1.1“一带一路”的定义

从“一带一路”被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因为“一带一路”不但是一条各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康庄大道,而且更是一条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从诞生之初就是一条为想要谋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之路,它的受益者并不只是中国,而是全部的参与者。李丹和崔日明(2015)认为迅速推进自贸区的建成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这将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和构建一套更加适用于的经贸规则。刘小军和张浜(2016)认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基础设施资源能源、投资贸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

1.2“一带一路”的文献研究

与国外学者以现实主义的思维看待“一带一路”不同,国内的学者的视角更加广阔。以国家安全战略的视角为切入点,胡鞍钢等(2014)认为打开多元化战略大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全新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以能源安全与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视角,孙志远(2014)认为“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从“一带一路”的实质性研究内容看,它既涉及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战略布局还涉及到大国博弈。申现杰和肖金成(2014)认为,“一带一路”的推进能够让我国更好的应对美国主导的TTP和TTIP带来的外部压力,更好的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及更好的提升经济质量。林民旺(2015)认为未来可以就南亚地区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与印度共同实施项目,找出彼此利益的契合点。但对于“一带一路”的思考应该是辩证的,不能只是偏向于乐观方面。何茂春等(2015)认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长期处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洼地,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不过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考虑。

参考文献

[1]韩剑,蔡继伟,许亚云.数字贸易谈判与规则竞争——基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量化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117–135.

[2]何茂春,张冀兵,张雅芃,等.“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3):36-45+2.

[3]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01):48-53+5.

[4]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2):1–11.

[5]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05):68–74.

[6]李丹,崔日明.“一带一路”战略下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实现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5(66):39–40.

[7]李钢,张琦.对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20(01):56–65.

[8]林民旺.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5):42-57+157-1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