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法

李逾

四川省西充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南充 637200

狂犬病是一种受到狂犬病毒影响,从而出现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该种疾病将导致病人出现怕水等表现,致使患者在1周内死亡。因此需要对狂犬病的严重性形成正确认知,并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狂犬病,但目前部分人员不了解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法,致使预防效果无法得到保障。为提高群众认知,下文即围绕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狂犬疫苗种类

目前国外常见的狂犬病纯化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提纯的鸭胚狂犬病疫苗、精制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等。我国目前生产的狂犬病纯化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对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其在应用后可能出现过敏性反应,致使部分患者无法顺利完成全程注射,因此我国开发出纯化地鼠肾细胞无佐剂疫苗、纯化地鼠肾细胞佐剂疫苗。上述两种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其中前者相对于后者能够在免疫后尽快形成中和抗体,但到后期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我国选择取消纯化地鼠肾细胞佐剂疫苗上市。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且阳转率较高。有学者围绕我国生产的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技术指标展开研究后发现,其与法国生产的相同产品不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国内外目前正在研究的疫苗有合成肽疫苗、基因重组狂犬病疫苗、核酸疫苗、抗独特性抗体疫苗。

2.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法

2.1.受伤后应急处理

被动物咬伤后,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免病毒扩散,并结合要求做好狂犬疫苗接种准备。首先,需要对受伤部位采取消毒与清洗措施,如发现伤口相对较大,必须立即进行消炎,防止伤口发炎,从而造成恶劣后果。此外,可选择通过肥皂水冲洗伤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新洁尔灭进行冲洗。若选择通过肥皂水进行冲洗,需要将配置比例控制在4%;若通过新洁尔灭进行冲洗,需要将配置比例控制在0.1%。若发现伤口较深,需要使用注射器,以此将配置好的消毒液注入伤口内部。其次,可通过乙醇进行消毒。若伤口已经结痂,可去痂,并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急处理中,需要结合具体状况确定应急处理方法,例如若被小型犬动物咬伤,考虑到该种动物咬出的伤口不深,故而可选择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促使该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小型犬无法伤到大血管,不需要采取包扎处理措施,而是要让伤口暴露在外,以便伤口后续处理。对于大型犬动物造成的伤口,尤其在伤到血管后,必须立即前往医院缝合伤口,严格依照上述流程对伤口实施全方位消毒。在上述流程结束后,需要注射抗生素与破伤风。如发现咬伤较为严重,需要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以实现有效控制病情。

2.2.预防接种

对于狂犬病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于咬伤较轻的病人,可选择在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与第30天分别注射1剂狂犬疫苗。幼儿与成年人使用剂量相同。其次,如发现病人的咬伤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并在当天与第3天分别注射双倍剂量的狂犬疫苗。在首次接种当天,病人需要注射40U/kg的抗狂犬病血清,并在病人咬伤部位采取肌肉注射方式,以注入血清。在疫苗注射流程结束后,需要额外注射2针到3针的狂犬疫苗,以保证病人健康。最后,对于情况特殊的病人,例如药物过敏、营养不良、免疫缺陷、肝硬化等,需要对其进行额外注射,并在首次接种时注射3倍剂量。对于不同部位,可注射不同剂量,以提高狂犬病预防效果。

2.3.免疫预防

在狂犬病预防接种结束后,需要为病人做好咬伤后预防准备。针对咬伤后预防准备,其主要指黏膜暴露、被动物抓伤或咬伤的病人及时前往正规机构接种狂犬疫苗。此外,考虑到狂犬病是一种严重性与危害性都极其高的疾病,且动物抓伤、咬伤具备随机性,故而从事动物相关行业,且需要经常与动物发生接触的兽医站人员、畜牧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均需要按照要求注射狂犬疫苗,以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对于孕妇,其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为特殊,因此多数孕妇抗拒接种狂犬疫苗,害怕影响到胎儿健康发育。但通过学术界论述后可以发现,狂犬疫苗接种无法对胎儿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孕妇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必须及时前往正规机构接种狂犬疫苗。

3.狂犬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狂犬疫苗时,必须对各方面加以重视,以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从而对狂犬病预防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注意事项,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在使用狂犬疫苗前,必须充分摇匀狂犬疫苗,并在疫苗瓶内对疫苗进行冷冻处理,将一定程度的灭菌药液添加到灭菌药液中,直到水溶解后才能进行无菌操作。在上述流程结束后,需要在注射器中对疫苗进行放置;②如发现疫苗具有凝块或变色等现象,不得继续使用;③需要对疫苗有效期进行检查,确保其处在有效期内;④禁止在相同部位对动物源性抗血清或狂犬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进行注射,且不得将其混在相同注射器内;⑤在病人疫苗注射期间,可正常工作,但不得饮用酒、茶、咖啡等饮料,不得食用刺激性食物。此外,病人在一定时间内不得洗澡,且不得剧烈运动,防止造成局部感染;⑥在接种后,考虑到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胸痛、胸闷等不良反应,故而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紧密关注,并及时对病人采取抗过敏、强心治疗,实现在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在采取抢救措施时,需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例如若病人全身瘙痒或出现荨麻疹,应做好对病人的皮肤护理,保证皮肤清洁,严禁抓挠,谨防感染,并要求病人在洗澡时使用温水,禁止使用肥皂。

4.狂犬疫苗接种效果影响因素

狂犬疫苗接种效果对狂犬病预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如未对狂犬疫苗接种方面进行严格管控,将造成恶劣后果。因此需要对狂犬疫苗接种操作加以重视,了解可能对接种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对于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未及时处理伤口。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狂犬病毒将在伤口停留12小时左右才会侵入机体组织,因此在受伤后,必须立即清洗伤口,并及时前往正规结构进一步处理,以提高狂犬病预防效果;②疫苗接种方法欠佳。进行疫苗接种操作时,需要对免疫程序进行严格落实,禁止对注射剂量或注射次数进行随意增加或减少,实现足量免疫,积极影响免疫效果。对免疫部位进行选择时,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禁止在病人臀部注射疫苗;③抗血清的使用方面。如注射细胞疫苗,则初期免疫的中和抗体将在免疫开始后的7天到10天出现,而脑组织疫苗与鸭胚疫苗将在免疫14天后出现。因此在疫苗接种后尚未出现抗体的空白时间内,需要使用抗血清进行填补,以免危害病人健康。WHO建议,对于狂犬病严重咬伤病人,需要对其采取疫苗合并抗血清注射,进而提高狂犬病预防效果;④其他因素。对于吸毒、嗜酒等病人,其在疫苗接种时易出现免疫失败,导致狂犬病预防效果下滑。若病人患有恶性肿瘤、过度疲劳、肝硬化或精神过度忧郁、亢奋,将引起免疫应答不良,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狂犬疫苗接种中,需要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结合,以提高免疫效果。此外,有学者围绕接种季节、受种者性别、年龄与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指出第1季度接种效果相对于第2、第3、第4季度较差,且男性接种疫苗后的阳转率高于女性。该研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上述因素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具体影响仍需要深入研究。

结语:综上所述,为预防狂犬病,需要提高对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关注度,充分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在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及时前往正规机构接种疫苗,进而保证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