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治疗临床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脑梗死治疗临床经验

马艳

周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周口 4660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在中医的别名为中风。脑卒中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大脑的局部组织区域出现了供应障碍,进而引起神经功能出现缺损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虽然多见于老年人中,但是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的发病案例也不占少数,脑卒中年轻化也给经常熬夜加班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同时,根据国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和近几十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并且以每年8%左右的速率快速增长,与脑卒中相关的每年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外的医学杂志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为25%左右,而我国成年人的发病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达到40%左右。这主要跟国人对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重视程度和防护不到位有关,基础疾病又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与欧美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人发生脑卒中风险也要高很多,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普通人群的重点关注。

从人体的医学机理来讲,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首先动脉内膜中病变区域形成粥样硬化血栓,引起动脉内膜增厚变硬和变大,进一步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粥样硬化班块通常包括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两种类型,目前广泛认为易损斑块破裂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常可以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的因素两种类型。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家族遗传病史等内容,此类因素一般外界无法进行直接控制;另一类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吸烟或者过度饮酒等),身体过度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等。对于由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气候的变化在是脑梗死发病中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气候变化会直接诱发老年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温差的增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例数也会逐渐增多。在气候变化剧烈的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和准备好御寒的衣物,特别是本身就基础疾病的老年朋友们要坚持按时服用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药物,每年定期去医院进行综合体检。

脑梗死的前期预兆症状无特殊性,患者在发病前有短暂的头昏和晕厥等表现。这些前期预兆,由于症状轻和持续时间短往往不被患者所注意。而且,脑梗死发病急,多在睡眠期间或者起床时发作,特别是中老年人起床过快或者情绪变化过于剧烈,都是脑梗死发生的诱因。患者发病初期通常意识清醒,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脑部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衰竭,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脑梗主要典型的预兆主要包括:1,视力出现短暂性模糊,短时间内又恢复正常;2,在无疲倦和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频繁打哈欠;3,突然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或者嘴歪眼斜的预兆;4,舌头不受控制,出现口齿不清或者咬舌头的情况;5,运动失调,出现不明原因的跌倒;6,无法控制的流口水;7,头部出现异常,间断性头晕或者剧烈头痛;8,精神反常,出现与日常性格不符的行为。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原发性脑损伤的程度。对有明显脑梗死症状的患者,要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再结合每一个患者自身的发病时间、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制定最佳的个体治疗措施。急性脑卒中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患者肢体或者面部失去知觉、身体平衡度失衡等,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脑梗死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及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患者脑部出现感染或者水肿以及修复正电解质紊乱等。首先,通过对患者进行吸氧和通气等措施,对患者的生命进行基本保证。其次,通过脑电图监测患者的心脏变化;然后,再进行体温、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其中,血压的控制在脑梗死患者来说及其重要,绝大部分的脑梗死患者血压会出现升高。特殊治疗,主要是对血栓和抗血小板进行治疗以及对脑部神经的保护等。在发病的初期(通常是三个小时之内),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尽快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脑梗的恢复期间,同样需要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也对要抗血小板和血管斑块进行针对治疗。循序渐进地回复肢体的功能,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

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治疗,对脑卒中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饮食。平时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同时,要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最好不超过5克。减少摄入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和高糖的甜点。二、适量运动,主要以有氧耐力运动为主,防止运动中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三、控制自身体重,特别是体重超重的人要积极进行减肥。三、克服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经常吸烟和饮酒的人,要及时戒烟限酒。对于长期伏案的从业人员,要避免长时间久坐和长期熬夜。三、定期体检。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发现问题早诊早治;有三高人群须按医嘱服药,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四、关注日常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秋冬季节。五、保持积极乐观和情绪稳定,不过度悲伤,也不过度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