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3
/ 2

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孙岩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医院儿科诊所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提高儿科临床药物的效率和科学。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列表法抽取3 200份门诊儿科处方,包括1124份抗生素处方,分析总结含有抗生素处方的药品是否合理。因此,儿童诊所不合理地开了260种抗生素,占规定抗生素的23.13%。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服用剂量不合理、给药间隔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结论:该院儿科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 定的不合理情况,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儿科抗生素的监管,促进抗生素的规范、合理应用。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生素合理性

引言

抗生素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也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滥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使用常见的不合理问题包括适应证不适宜、过量使用及联用不当等。其中,儿童抗生素滥用尤其令人担忧,其发生率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中可能存在差异,而欠发达省份的儿童面临的抗生素滥用风险更大。因此,及时了解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医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儿童诊所根据3 200份儿科处方的数字随机表进行了儿童选择,其中1124份含有抗生素,638份为男性,486份为女性,年龄为2至10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样本包括763种单抗生素处方、358种两种抗生素处方和3种三重抗生素处方。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整理儿科门诊的抗生素处方,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处方开具时间、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及用法用量等信息,并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结合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对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率及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完成后,整理分析数据,根据主要药物剂量不当、注射时间、药物共享、选择等因素对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合理性,并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评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物处方不当统计汇总显示,共有260种药物处方不当,其中40.39%为不规则用药,27.69%为不规则用药,17.31%为不规则替代品,11.15%为不规则合成药物,3.46%为不正当用药,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数据对比

3讨论

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抗生素病原学方面的监测很少,存在盲目用药,不具有针对性,且部分医师经验用药,继而出现药物指正不明确用药现象。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病毒性感染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研究数据表明,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性感染者约占90%,在治疗时选择抗病毒药物联合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但是,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患者细菌感染时才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有效降低与预防感染率,然而,若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且影响预后效果,伴随多种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药源性疾病,引起院内感染,造成严重后果。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必要药物。但若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反而易诱发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二重感染。由于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普遍性,其不合理使用现状愈发严重,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见,如过敏反应、肝肾毒性、诱导耐药病原的出现等,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其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有诸多差异。开展儿科抗生素使用状况的调研和综合评价,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合理处方不仅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延误病情,还可能诱发机体耐药性增加。门诊药房是处方审核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时刻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门诊处方审核及用药咨询的开展拉进了于患者的心理距离,根据不同患者的特殊病情给予科学地指导,如服用禁忌、饮食搭配等,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药房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改变了药师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取药时效和满意度。患者看病需要找相应的科室医生,但是具体的用药方法是需要详细咨询药师。门诊处方审核及用药咨询的开展让药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解决用药难题。药师是提供药学专业技术的重要医护人员,所以,医院药师要努力提高优质、安全、人性化的药学专业服务。加强药品的适宜性审核管理,如处方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规定做皮试的药品是否标注了过敏实验及判断的结果,处方的剂量用法是否正确;单次处方总量是否符合规定;选用进行与给药途径是否适宜,是否有重复给药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是否存在着配伍禁忌;是否有儿童、老年人、哺乳期、孕妇、脏器功能不全等人群的禁忌药物;输液溶酶的选择用法用量是否适宜,静脉滴注给药的速度是否适宜。审核处方最重要的就是适宜性的审核,为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把好最后一个关卡。有学者选取抗生素治疗患儿为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合理用药管理,研究结果可见,合理用药管理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证实了合理用药管理具有显著应用价值。门诊处方审核及用药咨询质量对临床合理用药与疗效的影响起着决定性因素。药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并耐心指导用药方法,才能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合理性。随着医院处方前置系统的不断升级,已由传统的线下转为线上,所以医生在开具处方时,系统就会对处方进行审核,再确认处方无误后,药师会根据处方进行调配,在发药时还要进行具体用药交代,比如部分药物储存条件,只有在相应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药物的正常疗效;特殊装置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等。医院的医生为病人去除疼痛,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医护人员协助医生护理患者,而药房才是最后关头的监督者,通过加强药师点评,确保用药安全性。

结束语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明确指出“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药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抗生素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提升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患者用药安全。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监管,借助处方点评工作,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促进抗生素更加规范地用于患者。

参考文献

[1]章琴,江明华,陶冉.2017-2019年住院新生儿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4):2650-2652.

[2]付惠玲,韩长青,仝佳希,焦书真,吕荣.门诊患儿就诊前抗生素使用现状的单中心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20,26(06):29-32.

[3]雷镇江.儿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人人健康,2019(20):230.

[4]赵丽娟.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应用原则[J].饮食科学,2019(02):172.

[5]郭文英,焦和香.新门诊儿科抗生素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