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质及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质及特征

程新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要: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重新解释了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实践唯物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以“改变世界”为核心的世界观。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本体论意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本身。

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实践唯物主义实质是一个“改变世界”为核心的世界观

(一)“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提纲中的结束语,也是整个提纲中最富有代表性语句。那么,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和“解释世界”分别是指什么呢?

   直观上来看,马克思所说的“解释世界”就是指以往的旧哲学。这些哲学从直观的形式出发“解释世界”,解释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世界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了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改变世界”,就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哲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构建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显然,实践唯物主义不再局限于“解释世界”,它更强调能动地认识世界,从“解释世界”上升到“改变世界”。

(二)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世界观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自然界、社会和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也是世界观。马克思认为,虽然唯心主义“把能动的方面抽象的发展了”,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从意识这一本源出发,它局限在思想领域。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这说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看到实践的能动性,它是一种直观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既祛除了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糟粕,又吸收了唯心主义世界观中的精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将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个科学完备的世界观就此诞生。

二、实践唯物主义的特征

(一)实践具有本体论意义

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一个哲学术语。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是由希腊语衍生而来的。关于本体论,古希腊学者早有研究。柏拉图认为“存在”就是“本质”,它具有本源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就是一切“存在者”生成和回归的源泉,并且“本体”就在事物之中。而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把存在者与存在相互混淆,这些对于本体论的阐述都是错误的,本体论的研究应是关涉存在本身的研究。

黑格尔也对本体论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研究。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本体论思想是从绝对精神出发,一路展开,最终又回归原点的一个循环运动。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基点,忽视了人类及社会的存在。尽管黑格尔将哲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所理解的都是思维层面的东西,马克思对此做出了批评。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是第一性的,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前提。这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的本体论又有所区别。费尔巴哈把自然看作是人的前提,他所构建的本体论的基点是“直观”。马克思批评了这种直观本体论,并构建了自己的本体论——实践本体论。

    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认为,人是处于现实生活之中的,他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感性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要从实践活动来理解一切对象、现实和感性,即“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通过批判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本体论,马克思建立起了自己的本体论——实践本体论。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与存在本身

马克思肯定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规定。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对实践进行过讨论。最初,苏格拉底把实践看做一种“认识自己”的活动。亚里士多德将实践活动区分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和道德行为的实践活动,分别对二者做出了具体阐述。康德以纯粹理性为起点,又把理性分为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他所说的实践是伦理道德范围内的实践。而黑格尔把实践看作是由绝对精神外化而来的“意识活动”,他所说的实践离不开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把实践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他肯定了实践的经验性。但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对实践的了解是不全面的。马克思批判了这些传统的理论观点,对实践做出了重新的解释。马克思认为,人是“感性活动”本身,实践就是人的存在和存在本身。马克思还提出,人的存在方式与动物本能的存在方式有着根本不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影响着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实践与人的自然属性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意识是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而不是先天产生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关于社会生活,黑格尔把它作为绝对精神外化而来的东西。所以,黑格尔所说的社会生活是抽象的,而不是现实的社会生活。费尔巴哈从感性直观出发,把社会生活与市民社会挂钩。他虽然是从现实出发来分析社会生活的,但这种直观的分析又具有一些局限性。

   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体现出了马克思对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思考。除此以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本质也是实践活动的反映。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四)实践唯物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体现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实践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以及精神生产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它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其他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之上的。

    实践唯物主义克服了唯心主义的缺陷,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不合理的因素,科学地规定了实践的内涵,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的本质及社会生活等问题。马克思的实践观开辟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来源。

三、结语

实践唯物主义主张从实践出发去认识世界,其实质上是一个以“改变世界”为核心的世界观。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具有本体论意义,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与存在本身。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实践观,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总之,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翻以往旧哲学对自然、社会及人的本质等一系列错误认识,构建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观念,引发了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502.

[2]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济南:东岳论丛,2006,(03).

[3]陈永盛,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本体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02).

[4] 文大稷,秦在东,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社会主义研究,2010(03).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之实践哲学解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