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事故风险评价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6
/ 2

地铁安全事故风险评价及措施

郑晖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和中心城市群的发展,纯粹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便利地需求,地铁因其准时性、便利性和快捷性成为交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铁常常处于地下且穿越繁华的商业区和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其安全受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和外部作业的影响,其运营也受到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根据地铁所处环境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开展对应管理措施,对保障地铁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地意义。

关键词:地铁;安全事故;风险评价

引言

作为现代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具有大容量、高速、节能、低污染、便利和舒适等优点,因此地铁为减轻公共交通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由于地铁设施规模巨大、周边环境复杂、所处地质多变、结构形式复杂,而且多位于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风险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及范围都远大于地面城市交通。地铁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施工和运营阶段受到外部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并且面临的风险通常涉及多目标和多阶段,具有长期性、关联性、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提出对应管控措施,对保障地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地铁安全事故风险评价

1.2风险辨识

开展地铁安全事故风险评价,首先要进行风险界定,其次进行风险辨识,其风险辨识是后续评价开展的重点。风险界定主要是根据周边环境、外部作业和事故内容等影响因素进行拆解,明确其中分部分项的组成,从而进行风险界定和辨识。目前风险界定和辨识有专家调查法、核查表法和WBS-RBS法等常用的方法,在目前数字化的过程重,WBS-RBS法是最常用、便捷和高效的方法。采用WBS-RBS法开展风险界定和辨识,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事件分布分项拆解结构,其次根据已建立风险事件库对风险进行辨识。风险事件库的建立可以依据同类工程、以往经验和相关文件,对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分类,例如可以分为周边环境风险、地质风险、时间风险和外部作业风险等。将风险事件库和事件构成形成风险事件清单,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1.2风险估计

对于开展风险辨识形成的风险事件清单进行风险估计,地铁安全事故的风险估计常用的方法是专家评分法,即不同专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针对风险事件、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产生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在评价体系的量化过程中,不同专家从事的角色不同、实践年限、现场经验和专家水平也不相同,对相同风险事件的估计可能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最终风险评估。因此在风险评价体系中,管理人员可对各专家进行评估权重进行分配,甚至结合计算机算法采用自动归一化计算专家权重,从而确保对风险事件、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产生损伤程度评价准确,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

1.3风险评价

地铁安全事故的风险评价主要是对风险进行等级评定,方便后续的风险排序和决策。风险等级的评定主要是根据风险事件R、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C的不利组合,即按照R=PC进行评价。风险事件R、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C的分项估计按照不同权重的专家打分确定,其不利组合计算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根据风险辨识和估计进行对应的赋值,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最后现场人员针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及利用。

2地铁安全事故风险管理措施

2.1应急管理标准化

应急管理在地铁工程尤其是高风险阶段尤为关键,地铁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在规范和政府文件的基础上,从预案编制、演练实施、应急物资配备等方面强化应急管理。包括:①日常应急管理。地铁建立“1+N”应急管理模式,即地铁公司成立应急保障中心,统筹进行地铁工程的应急管理,监督指导各工点做好预案编制、演练、检查、抢险等工作,必要时也可帮助施工单位进行抢险;各施工总承包单位、各工区分别成立应急抢险队,直接负责自身工程的抢险作业,接受地铁公司应急保障中心的管理和监督。②应急预案和演练。针对不同险情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方案,包括围护结构接缝渗漏及涌砂、坑底管涌、盾构螺旋机喷涌等,并要求在该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一次专项应急演练。③应急物资设备配备。制订不同工法的应急物资和设备配备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标准的种类和数量配备到位,作为基坑开挖和盾构相关条件核查的主控项目,例如,深基坑开挖需在基坑边配备装好的砂袋300袋、编织袋3000个、聚氨酯300kg、引孔钻机(可不在现场常备)及注浆机等材料和设备;盾构掘进阶段需在盾构机台车上配备水溶性聚氨酯和油溶性聚氨酯各100kg、连接好的注浆机;矿山法施工需配备直径1m逃生管道,在掌子面约50m处配备拱架、圆木、应急食品等。

2.2应用智能巡检管理系统

智能巡检管理系统是集故障管理、应急管理、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预先进行告警、故障、业务等流程的相关配置,正常运行时可以实现无人化工作。正常工作状态下,在收到经服务端处理过的数据时,可以快速向相关监控人员报警并给出具体的安全隐患类型及隐患位置,供运维单位对报警快速反应。然后,由相关工作人员反馈处理过程和结果后,对系统的报警进行校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该系统就可以形成一套报警评价机制。应急管理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故发生时能否将损失降至最低的关键因素。通过该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巡检机器人快速到达事故地点,传回现场情况,并且承担一些辅助救援工作,如与被困人员沟通,缓解慌乱的情绪,告诉被困人员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等。

2.3建立管控机制,防范化解风险

各参建单位应建立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风险控制小组,开展全过程安全动态管控。当涉铁(涉轨)监测或工程施工出现异常时,建设单位应当履行项目建设全过程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依法依规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加强风险控制,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施工单位应开展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风险跟踪,风险消除前暂停影响铁路、城市地铁安全的外部作业,必要时应向企业负责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专题汇报,寻求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支持。

2.4地铁保护区安全巡查

地铁保护区巡查主要是针对城市地铁交通规划控制区及保护区范围的巡查,主要目标为开展地铁交通地铁保护区安全巡查工作,以科学的手段管理地铁保护区内外部作业项目,确保规划控制区和保护区内的外部项目可控,保障运营期地铁结构设施安全,建设期地铁线路顺利、安全建设以及规划期地铁线路远期可实施,推动城市地铁交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分为规划期巡查,建设期巡查及运营期巡查。保护区巡查的主要内容为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设计资料、各线沿线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资料、风险评估资料、地铁交通线路竣工资料、保护区内已有的外部项目施工资料等)、日常巡查/过程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信息资料上报。同时保护区巡查可采取步行、车载、乘船、无人机AI巡查、车载全景影像巡查、无人机遥感巡查、重大影响项目视频监控巡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的运营里也不断增长,同轨道交通相关的管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和监管单位不断创新和优化安全保障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也应当充分重视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管理单位应重视地铁安全的标准化工作,此项工作从工程开工伊始贯穿至结束,有力提升地铁服务,最终使地铁安全、优质和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刘刚, 王海祥. 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J]. 铁道勘察, 2007, 33(6):4.

[2]王志华. 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周盛世, 张宁, 张晓娟. 基于PPC-D-S证据理论的地铁施工风险评价[J]. 现代隧道技术, 2021.

[4]吴波, 吴昱芳, 黄惟,等. 基于模糊综合判定法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2):9.

[5]马彪. 基于案例统计-层次分析法的地铁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