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张明华

高桥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  嘉兴市  桐乡市  314515

【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8例由于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患者全部存在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年龄不超过5岁和超过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0例、占比22.73%,36例占比40.91%;在不良反应类型方面,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为24例,占比27.27%;胃肠道反应19例,占比21.59%;肾毒性20例,占比22.73%;在药物类型中,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共计35例,占比39.77%。  结论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诱发的不良反应数量较多,且十分复杂,需要对病症资料开展分析,制定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8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had different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he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under 5 years old and over 60 years old was the highest, with 20 cases accounting for 22.73% and 36 cases accounting for 40.91%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 was high, 24 cases, accounting for 27.27%;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19 cases (21.59%); Nephrotoxicity 20 cases, accounting for 22.73%; Among the drug types, the seco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induce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35 cases in total, accounting for 39.77%. Conclusion Because th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is large and complex,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isease data, formulate targeted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Key words]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 preventive measure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指的是利用冠状头孢素培养出来的天然头孢菌素,将其当作原料,通过半合成制作后形成的抗生素【1】。这种抗生素自身杀菌能力相对比较强,根据发明顺序进行排序,能够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分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2】。在抗生素被广泛运用到临床的影响下,这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数量不断增多。临床逐渐认识到这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且积极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8例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所有患者全部存在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岁,均值为(34.14±2.11)岁。在分析中发现,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开展分析,研究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过敏史等资料,探究诱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年龄分布情况,分别为不足5岁、6~12岁、13~60岁、超过60岁。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分别为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过敏性休克、肝毒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上升、其他反应。

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情况,分别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不足5岁共计20例,占比22.73%,6~12岁17例,占比19.32%,13~60岁15例,占比17.05%,超过60岁36例占比40.91%,由此可见,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占比最多,其次为不足5岁儿童,见表1。

表1: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年龄分布情况[n(%)]

年龄

发生例数

占比

不足5岁

20

22.73

6~12岁

17

19.32

13~60岁

15

17.05

超过60岁

36

40.91

2.2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

变态反应24例,占比27.27%;胃肠道反应19例,占比21.59%;肾毒性20例,占比22.73%;过敏性休克10例,占比11.36%、肝毒性7例,占比7.95%、碱性磷酸酶水平上升2例,占比2.27%;其他反应6例,占比6.82%,见表2。

表2: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n(%)]

不良反应类型

发生例数

占比

变态反应

24

27.27

胃肠道反应

19

21.59

肾毒性

20

22.73

过敏性休克

10

11.36

肝毒性

7

7.95

碱性磷酸酶水平上升

2

2.27

其他反应

6

6.82

2.3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情况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8例,占比20.45%;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5例,占比39.77%;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0例,占比22.73%;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5例,占比17.05%。见表3

表3: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情况[n(%)]

药物类型

发生例数

占比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8

20.45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5

39.77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0

22.73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5

17.05

3.讨论

根据有关研究认为【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够对细菌细胞壁产生破坏,使繁殖器细菌被杀死,并且能够有效选择细菌,所以毒副作用相对比较轻。并且这类抗生素抗菌素相对比较广泛,和青霉素进行对比,过敏反应比较低,所以能够产生对抗感染的效果,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5】。但是,最近几年,在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影响下,医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副作用逐渐变得明显【6】。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分别包括种类比较多,且比较复杂,其一为变态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诱发的变态反应主要划分为快速和缓慢两种不同类型,在使用药物五到三十分钟,乃至一分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快速性变态反应。在使用药物数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缓慢型变态反应【7】。如果患者发生变态反应,在开展皮试的过程中,呈现为阴性,并且没有该药物过敏史,主要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闷,腹泻,皮肤瘙痒等。其二为胃肠道反应。通常由于抗生素造成碱性磷酸酶、转氨酶水平提高,造成患者存在恶心等一些症状【8】。这类反应一般在药物停用后能够恢复。其三为肾毒性反应,由于肾脏负责排泄头孢菌素类抗生物,所以如果临床使用该类抗生素数量过多,那么可能提高肾脏负担,对肾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9】。其四为过敏性休克反应,患者通常出现昏迷等一些症状;其五肝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增多,导致肝脏负担更大,造成肝脏发生受损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对于此次研究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科学进行运用,治疗过程中需要满足治疗要求,根据全面考虑抗生素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防止发生混淆和各种不良反应,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恶化情况。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想要考虑抗生素的实际情况,那么需要在现状入手,加强恢复管理工作【10】。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基础为单项因素,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异常情况。按照回归性指标可以发现,患者会受到环境以及情绪的影响,病情存在恶化的可能性。在各个系统中需要了解不良反应,防止出现异常。

医务工作者需要提前处理资料,掌握各类头孢菌素类的禁忌症以及适用症,根据患者的病情不断进行调整。另外,按照药理学知识可以发现,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指标,可以防止发生异常情况。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类药物同时使用,出现冲突时,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存在过敏性休克症状,乃至造成死亡。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抗生素时,为了防止发生异常,可以利用其他药物替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产生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加明显。一些患者因为饮酒或者自身不良生活习惯,会为消化道产生较大的刺激,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11】。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提醒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整体优势。且,护理人员在选择药物和确定治疗剂量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药物种类和治疗剂量在合理范围内,了解药物在身体内的重要影响因素,避免用药过度或者滥用的情况发生。在使用药物前需要做好药史询问工作,如果患者存在过药品过敏史,特别是高敏体质,患者需要谨慎使用。使用前可以使用药物原液开展皮试,加强用药期间的观察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老年人或者肾功能不全等人群都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这类患者需要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以及大剂量服用这类药物。各种抑制凝血过程药物,例如华法林等不能和抗生素进行联合运用,通过这种方式防止由于运用该药物造成的凝血异常。另外,针对儿童、肾功能不全等人群,需要谨慎使用这种药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生肌酐清除率不断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通过这种方式防止由于使用该药物造成中枢神经性的反应。在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严格的过敏试验,才可以正常使用。一旦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进行抢救。如果需要对两种药物进行连续输注时,在使用一种药物后加入空白溶媒,或者反复冲洗输液管,或者更新输液器起且对输液管开展冲洗,才可以使用另一种药物开展输液。通过这种做法,可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于其自身没有掌握用药知识,极易于造成发生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在使用的药物中,可以为患者介绍药物的成分、常见不良反应、可能诱发不良反应的行为等知识,同时叮嘱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能饮酒,通过这种做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另外,医院需要积极对医护工作者开展培训,确保其可以全面了解药理学知识,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年龄不足5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6~12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2%,13~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5%,超过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1%,可见,老年人群以及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现,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2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第二,为21.59%;肾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第三,为22.73%;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77%,其为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以,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群和儿童的关注,且如果需要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那么需要加强观察,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之,在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种不良反应,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针对各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通过多样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熊代琴,马雪英,滕亮,王捷.利用全面触发工具建立住院患儿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预警模型[J].中国药物警戒,2021,18(07):663-668. 
  [2]胡雪,曹雪,宋燕青,李艳娇.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08):840-845. 
  [3]李燕.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对改善病情和控制炎性反应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02):58-59. 
  [4]朱莹,刘鑫炎,鲁继光.某院2019年急诊科5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20,17(09):1363-1366. 
  [5]邢雪,刘志东,王萌.头孢菌素类注射剂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联合用药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2):1412-1418.

[6]刘苏利,吴寅,侯晓叶,等.295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减少药源性损害措施的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7):20-23. 
  [7]刘建群.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对策[J].北方药学,2018,15(5):168-169. 


  [8]徐晓华.用药前皮试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99-101. 
  [9]栗啸阳,郭代红,刘思源,等.13458例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0,29(3):21-25. 
  [10]陈燕芳,王义桥.普外科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0,17(12):72-75. 

[11]刘春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