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韦仁均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探究提升调配药工作效率、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方法。方法:对排药流程进行改进,在实施集中排药的基础上配以配辅模式,等到实行一段时间后和传统工作模式排药用时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和传统工作模式配置用时进行比对。结果:相比传统工作模式实施集中排药和配辅模式之后无论是排药用时,还是配置用时都变得更少了。结论:实施集中排药和配辅模式可以有效缩短调配药用时,还可以更好的确保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排药;配辅模式

引言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需要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接收医师处方,有时也需要接收用药医嘱;第二步:对上一步接收的信息进行审核,这一步需要药师来完成;第三步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药物混合调配,这一步需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等到上述三步完成后就可以获得符合医师要求的静脉输注成品药液。在此过程中,如若可以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将会起到极大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管控药品质量,还可以确保用药安全,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更坚实的保障。对于我国医药药学而言,发展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然而最近几年来病患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静脉输液调配工作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人手不够充足,因此如何在进一步发展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确保静脉输液安全就成了摆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前几年的时候建成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其需要担负多个病区的临床药物调配工作,不仅要负责调配普通药物,还需要负责调配化疗药物、抗生素等药物。当前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有员工二十多名,其中一人负责统筹管理,其余或是药师或是护士,他们需要负责每日的药物配置工作。

1.2方法

1.2.1传统排药+配置模式

PIVAS 软件系统在传统排配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其可以获得每种药物使用总量,而且可以按照批次进行分类,之后就可以打印输液标签,这一环节需要审方药师来完成,而且需要按照药物品种顺序进行,一张处方中提到的药物要放在一排药篮中,这一过程需要三个人同时负责,他们分别负责贴输液标签、摆药和核对整理。[1]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可以将药篮放置到配置间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药物配置,他们需要按照处方要求独立完成配置工作。完成配置后还要将完成的药物重新放到排药篮中,接下来复核药师需要对排药蓝中的药物进行再次审核。在整个配药过程中实施的是单人配置工作模式。

1.2.2集中排药+配置模式

PIVAS 软件系统在新的排配药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其可以获得每种药品使用总量,而且可以按照批次进行分类,之后就可以打印输液标签,和传统排配药一样,同样需要审方药师负责,也需要按照药物品种顺序进行,但和传统拍配药不同,这里相同药品不需要放置在一排药篮中,而是放在一个大篮筐中,然后就可以贴输液标签,之后还要放回到一个或多个大篮筐中,排药需要两人共同完成,他们分别负责贴签和核对整理,这就是集中排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也需要将大篮筐放置到配置间,然后由一名药师和一名护士共同进行消毒,之后药师需要对药品是否和处方内容相符进行核对,主要就是核对药品规格、种类等,完成核对后需要签名,同时还要检查配置人员配置是否存在问题,接下来护士需要对辅助人员进行查看,查看无误后就可以进行药品配置,完成这一环节后药师还需要再次核对输液配置,上述操作都需要在操作台进行。在整个配药过程中实施的都是一人配置一人辅助的工作模式。

1.3观察指标

对实行集中排药和配辅模式配置1000袋输液袋的排药用时和配药用时进行统计,同时对实行传统排配药工作模式配置1000袋输液袋的排药用时和配药用时进行统计,之后对两者进行了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排药用时和配药用时均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两种排配药工作模式排药时间对比(X±S,分)

组别

输液袋数

排药用时

传统排配药工作模式

1000

113.67±10.4

集中排药加配辅工作模式

1000

91.67±6.54

P值

<0.05

2 两种排配药工作模式配置用时对比(X±S,分)

组别

输液袋数

配置用时

传统排配药工作模式

1000

58.33±3.49

集中排药加配辅工作模式

1000

49.01±3.89

P值

<0.05

3 讨论

传统排配药工作模式虽然处方清楚明了,药物一清二楚,然而经常需要重复劳动,药物破损量也难以控制,而且核对人员工作量比较高,只适合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PIVAS,如若PIVAS工作量巨大,核对人员是很难完成的,也就不适合应用这种工作模式。[2]反观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中核对人员的工作量明显缩减,只需要负责两方面工作即可,一是核对药物溶媒;二是核查同种药物总量,这也代表同样的工作人员应用该工作模式可以更快的完成排配药工作。研究发现,实施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之后,排药和配置用时显著缩减,工作效率变得更加理想。在本次实验中,实施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之后,排药用时变为了91.67±6.54分,配置用时变为了49.01±3.89,均低于实施传统排配药工作模式的排药和配置用时,这也说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另外,我院还根据测算的工作用时对每个操作台配药品种进行了固定,同时对工作量进行了分配,每个小组都要完成分配的任务,这就要求每组成员之间应具备良好协调性,这样小组成员才能保持一致的工作节奏。实施新排配药工作模式之后,配置和核对人员的工作负担明显减轻,这是因为仓外核对人员的加入让配制间工作人员数量变得更多,每个工作人员担负的工作量自然就会有所减少,他们担负的工作压力自然也会有所减轻。总而言之,让一名药师和一名护士搭配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各自专业优势的施展,从而可以更快速的完成工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了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阿旺吉米.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建立及预期效果[J].人人健康,2019(15):272.

[2]米家凤,廖荣军.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概况及运行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