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军队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问题研究

李洪友1,田京鹏2,李友东3

中国人民解放军93097部队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41

中国人民解放军32662部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0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93097部队辽宁省本溪市 1170043

摘要:军械物资是实现作战系统目标的基本物资保障,其储供能力是作战能力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军队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

一、制约军械仓库物资储供效率的问题

1、保障链条不够顺畅。目前,军械装备仓库库存物资建设、管理单位分制,不同单位负责使用、储存保管不同职能任务,使用单位对军械装备物资存储状况了解不足,以及存储单位被动管和被动供矛盾突出,存在建管“两层皮”现象,军械装备物资保障链条不够顺畅。

2、储供方式不够多样化。在现有储备形式中,实物储备是主要形式,经济负担大,占用库容多,而预置储备、重点部队成套储备、敏感地区分散储备较少;供应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海陆空立体快速投送能力不足。重要交通枢纽、机场、港口缺乏配套建设,导致供应保障模式单一,快速响应能力不足。

3、储备结构不够合理。呈现出“一线空、二线弱、三线远”特点,不能结合战略局势及任务改变及时调整优化,总体而言,储备位置仍相对偏远和分散,不利于平时集中管理,战时难以迅速形成重点地区和重点方向装备保障的“拳头”力量,削弱了军械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4、需提高信息集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高,军械物资管理数据共享困难;虽然依赖于信息系统管理,但物资堆垛、数质量、历史来源等依赖于纸质账卡登记,工作效率低;上级业务部门、军械仓库和各级部队物资数据未实时共享,信息需实力汇审核对时才能更新而大幅延迟。

5、军民融合程度低。从军械仓库现有人员、装备与保障能力来看,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机动支援保障任务。由于各种制约因素,与驻地相关部门尚未建立相应的军械物资应急保障军民融合机制,在紧急情况下难以有效动员。

二、提高军械仓库物资储供效率举措

1、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安全管理规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这将直接影响及制约仓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正确把握军械仓库安全管理特点及规律,实现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行为规范化,需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①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应注意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形成具有后方军械仓库特点的安全理论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理论支撑。②做好发展规划论证。科学论证军械仓库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确定仓库的长期建设目标及实施步骤,为安全管理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③做好技术标准研究。根据现行军械仓库管理制度、储存设备特点与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科技及保障手段,及时修订及制定防护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注重应用研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①重点研制安全设备。本着先进、适用、配套原则,加快安全设备研究,为军械仓库提供优质、适用的新装备及安全产品,提高仓库安全工作的高科技含量,增强防范措施有效性。②注重应用技术的消化。根据军械仓库建设现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对于适合仓库使用的相对成熟设备及技术,可采取“拿来主义”方式直接吸收应用。③重点研究设备改造。通过移植、集成、配套等方法,实现新旧、高低安全装备的完美结合,发挥及提高现有装备的最佳经济、军事效益。④注重研究实用对策。需对平时军械仓库的消防、防盗、防雷、防爆等安全管理进行对策研究,还需对防护、野战仓库开设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创造性的对策建议,寻求管理与建设并重、创新与改造并行、投资少、效率高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特色的军械仓库安全管理新模式。

3、以服务保障为宗旨,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当前,在军械仓库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及保障难题,要贴近部队,深入基层,做好技术服务,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及实效性。①开展军械仓库技术服务。可开展军械仓库安全整修改造技术指导、安全工程质量验收、安全规程培训、业务事故调查处理等技术服务。②准确评估军械仓库科研立项,掌握军械仓库建设及安全技术需求,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择科研工作的突破口。③指导军械仓库安全设备的选择。在充分掌握部队需求、了解市场情况、熟悉产品性能基础上,需在咨询、选择合适类型、控制质量方面发挥好作用。

4、通过学术活动促进安全信息交流。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相互依存、竞争激烈背景下,任何单位都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单独制定发展战略及决策。因此,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及趋势,跟踪现代安全技术的前沿信息,把握仓库安全工作的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及专业优势,开辟信息渠道,加强学术交流,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术信息交流可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例如,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每季度编印一份安全信息简报,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军械仓库物资储供对策

1、加强储供任务对接,调整储供力量布局。建立任务部队常态沟通机制,定期与受供单位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军械物资保障训练,结合大项演习演训任务,及时修订完善保障计划,建立跨地区保障、远程投送等任务保障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满足战时快速准确保障要求。另外,积极协调现有军械物资库房及各类资源,充分激活仓库闲置库容,科学制定符合实战要求的储备标准,聚焦主要方向及重点区域,优化重点库房与物资储备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物资预储预置,提高保障快速响应能力。

2、创新储供保障平台,完善储供基础设施。综合利用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建立相应军械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储供状况,确保实体、任务单位、管理部门同步可知和可视,便于及时调整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有效缩短物资储供链条,及时响应任务需求,打破保障瓶颈及短板。以多域保障和多类储备为重点,积极推进符合新储供标准的新库房建设,完善供电室、供气室、测试室等技术场所,补齐各类配套保障器材,修订储供规范及管理标准,做好关键节点保障设施预配,形成集存储、管理、检测、供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保障枢纽。

3、优化运输方式,探索军民融合之路。推动将军械物资储备运输纳入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扩大陆海空军械装备的运输投送力量,改进包装方式,实行统一规范的托盘装运,研发超长专用装卸设备等手段,依托军地空海陆运输枢纽构建运输前置点,利用航空、船舶、高铁等资源运输物资,最大限度地发挥立体投送及快速出动能力。另外,探索完善军械仓库军民融合制度机制,明确依托军民融合可开展的内容事项,明确相关原则要求、职责分工、方法,创新军械技术保障模式机制,引进当地先进管理理念及通用技术装备,创新技术保障模式机制,在确保安全保密前提下,酌情外包部分技术保障服务,探索依托当地科研、生产、修理等机构开展日常装备维护保养、检测维修、销毁处理等,并弥补技术保障能力的不足。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专家作用。军械仓库安全管理专业性及复杂性要求每一项决策都必须基于科学研究和反复论证,以确保无差错、纰漏。正因如此,应充分发挥专家担负决策咨询任务,充分发挥其咨询论证作用,这必将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促进军械仓库安全管理决策能力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要制定完善激励措施,采取优先使用、培训方式,丰富业务人员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保持一支知识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优秀的人才队伍。注重改进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采取赴工厂培训、高校双向代职、专家指导、当地企业参观见学用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在物资保障及实训活动时强化实践锻炼,提高业务人员岗位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军.军区后方仓库弹药储备布局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2016(0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