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微传播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潘晓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摄影系  上海市 201620)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掀起了一阵“微传播”浪潮,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革深刻的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裂变。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传播流程,而在新闻移动化、社交化和可视化的微传播语境下“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微传播,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新闻媒体及其传播样式已经逐渐褪去以往的光环,并不断受到新的新闻传播样式的冲击和挑战。因而,针对于微传播带来的“流量至上”、“碎片时间管理”以及“简易化信息产出”等特点与优势,传统的新闻传播又该如何创新理念,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放量提升成为传播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微传播特点及应用的分析,探究新闻传播更好适应微传播时代的路径。

关键词:微传播;移动化;新闻传播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其迅速,而相对应的衍生品层出不穷,移动互联应用的发展与更新迭代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生产传播流程、结构的颠覆性革命。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微传播的快速兴起,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开放、更具有挑战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样式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到达瓶颈,而传统新闻传播样式在原本就瞬息万变的环境下面临着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在微传播时代深耕精做,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一大难题。

二、微传播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微传播是网络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移动无线网络4G及5G的不断普及、移动网络带宽的不断升级、数据流量资费的不断下降、各种智能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国际领域最先出现的是杰克·多西创办的推特(Twitter);在我国国内,2009年由新浪网推出的新浪微博成为当时的爆款应用,一度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营地;2010年腾讯新闻客户端、2011年微信应用以及近几年微视频的推出,正式推动我国进入“两微一端”的微传播时代。经过十多年的修复和完善,新闻的传播形式逐步扩充,传播渠道持续拓宽,用户互动模式更加多样化,信息的产出、发布更加迅捷,从而给新闻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瞬时性。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普通受众,都可以利用各种“微传播”工具查收或者产出最新的新闻动态,并且产生实时互动,实现近距离接触和零距离互动。而社会发展的高压力与快节奏,让用户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因而更需要个性化、精简的新闻内容,借助网络终端、智能手机的微传播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可以分析用户偏好和需求,主动推送更符合大众期待的信息资讯,使得新闻传播朝着更加快捷、灵活、丰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用户的参与性、关注性、二次传播性大大提升,每个终端客户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个基点,继续进行传播和扩散。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样式,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样式别具一格,移动设备中载有各种移动终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新闻客户端,是当前移动传播的几种主要传播途径,通过三微一端,各式各样的新闻动态在第一时间发布到受众群体,同时得到反馈。

三、微传播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革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微传播让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巨大变化,给新闻生产、传播、发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极大地发挥了自我固有优势,更创造了众多新颖独特的新闻传播渠道,从而推动了新闻传播媒体的变革。传统的新闻传播,依赖于具体的实刊和专业的发布机构,其产生、制作、发布与传播都有统一的流程和标准,例如,传统的纸质版新闻在印刷发行之前要经过一下流程:采集、筛选整合成文稿、进行版面设计,最终传递到受众手中的信息是打胜了延时,严重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力度,而且大部分时间用户只能通过这些媒介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微传播的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新闻生产的复杂流程,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整理与发布,这样的新闻不仅时效性好、真实度高、传播迅速,更重要的是,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这一过程,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界限,实现双向互动交流,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弥补了新闻传播的不足与缺憾。

(二)丰富新闻媒介,拓宽新闻传播渠道

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通常要先收集信息,然后统一由专业人士进行转换编辑文字后再发布,因而不可避免地这样的新闻会糅杂新闻编辑者的个人情感色彩,削弱了新闻的客观性,更有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微传播时代,每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机随时进行摄影或者录像,保留第一手的原相,并且可以在整合新闻的过程中配之以图片、音频或者视频,更加直观、真实的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原委,这也加强了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客观性等,也改变了受众传统的视听习惯。传统的新闻构成,需严格遵守新闻价值观,加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及信息数量方面的弱势,新闻内容通常有限,但是,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内容则十分丰富多元。人们通常可以利用手机采集传播现场信息,而这类信息的发布者往往又是事件的目击者、经历者,那么现场信息就能在第一时间经由手机用户进行传播,这类新闻在时效性、真实性及生动性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三)智能化传播,实现理念的创新

大众传播兴起后,传媒业就演变成为专业性的信息生产传播机构,行业壁垒很强,但是微传播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的流行使机器开始全面介入新闻生产系统。微传播以实时传播突发事件以及碎片化传播、快传播和浅传播见长,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普及为个人和组织建立“自媒体”提供了阵地,使得新闻生产主体从“专业梯队”向“大众群体”扩张。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在采集、加工、传输等环节都可以脱离“人”这个主体,新闻生产开始从“人”扩张到“机器”。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升。

、结语

移动传播的兴起正是因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盛行,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十分恰当地顺应了时代地变迁,精准捕捉到客户的需求。相较于传统地新闻传播媒体,它摆脱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的自身局限性和种种环境的制约限制,在新闻传播上体现出及时、多元、互动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闻制作单位和受众的需求。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对受众的服务质量,有效满足受众需求,综合利用受众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微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媒体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趋势良好,发展速度飞快,在如今多媒体融合加速、多应用接连创造并应用的情境下,其必将迎来更加广阔也更加有力的发展空间和格局。但是,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媒体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也难免会偏离最初的目标从而变得畸形,这就需要政府规范、新闻媒体把关引导、受众自我修养等。

此外,在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关系上,其并不能完全脱离或替代后者,现实也不允许,两者只有相互借鉴,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总之,移动传播媒体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性,积极整合借鉴和吸收利用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优点,努力应对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佳.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20(003):83-86.

[2]周国强.微传播语境下的电视新闻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6(3):3.

[3]郭明辉.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变革[J].传播与版权, 2020(1):3.

[4]李彦冰, 杜剑峰.微传播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四大影响[J].新闻与写作,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