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长视角下世界遗产黄山的可持续旅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后生长视角下世界遗产黄山的可持续旅游

毕富顺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不应该只唯发展论。我们更应该强调代界正义的概念,实现世界遗产的永续发展。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于环境质量或文化氛围的产业,这些都容易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而导向趋于利益最大化的不科学发展。本文以黄山旅游为例,从后增长的角度探讨可持续旅游。

关键词:风景园林;世界遗产;后生长;可持续旅游

1引言

后增长是一个自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概念,现在有各种分支。增长,作为经济制度的终极目标,已经超越了其对人类福祉的代表作用。通过否定经济的最终目标,后增长希望社会焦点可以转移到人的福祉上,这是不能用纯粹的货币指标来表示的。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于环境质量或文化氛围的产业,这些都容易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世界遗产。对于世界遗产,优先事项是保护,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通常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最终目标。以黄山旅游为例,从后增长的角度探讨可持续旅游。[1]

2可持续旅游中的后增长概念

2.1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把增长作为人类福祉改善的象征,实际上超越了其势在必行的作用,成为一种推动力。经济系统是自我放大的。它始终处于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阶段。成长不同于发展,它着重于数量上的增加,这依赖于对自然资本的进一步消费,而发展作为一种质量上的改进,并不以更多的消费为代价。它们彼此是解耦的。并非所有的增长都是可取的。当成本超过进一步增长的收益时,人类社会的福祉实际上是在减少的。试图将环境损耗和经济增长脱钩的“可持续增长”的可行性概念受到高度怀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无限增长的威慑,针对这个有限世界正在经历的无限增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后增长”。

2.2可持续旅游及其后增长的反映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与广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可持续旅游的关键点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环境尤其受到重视。旅游的规模与这一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可持续旅游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转变。最初,可持续旅游等同于小规模旅游,而大众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处于对立的地位。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可持续旅游和大众旅游之间的光谱。第三阶段,可持续旅游成为大规模旅游仍然可以追求的目标。最终,对大众旅游的歧视和可持续旅游成为所有旅游的共同目标。有趣的是,旅游规模的转变与后增长的不同概念相一致。多维度定义自可持续旅游诞生以来就被提出。世界旅游组织将可持续旅游定义为:可持续旅游发展满足当前游客和主办地区的需求,同时保护和增加未来的机会。据设想,它将导致所有资源的管理,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和审美需求,又能维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这一定义主要强调的是代际正义,发展不损害下一代的福利。在这一定义中,游客和东道国人民的福利同等重要,但远不及代际公平。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可持续旅游文献中。[2]

2.4从后增长角度看待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发展不局限于一个行业,而是全方位、多部门的发展,是后增长的最终目标。可持续旅游是一个狭窄的部门方法它。此外,可持续旅游与社会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整个可持续发展。如前所述,可持续旅游的定义与后增长重叠。由于可持续旅游兼具生态和文化保护的优先性,它是西部西部旅游的一个特别理想的目标。从后增长的角度来看,从去增长和后增长中提取的三个关键概念可以被用来看待可持续旅游:旅游承载能力内的有限规模、避免优先考虑经济增长、国内基础。

3以世界遗产黄山为例

黄山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安徽省,占地15400公顷,有14200公顷的缓冲区。由于其自然和文化的重要性,它被指定为世界混合遗产。由于缺乏发展,旅游业没有形成明显的规模。黄山旅游业的真正起步是在1979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一致。1990年,黄山被指定为世界混合遗产,其文化和自然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黄山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3.1大规模旅游

在中国,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人有能力在国内和国外旅游。大规模旅游不可避免。自1979年以来,黄山的游客人数一直在增长。但近年来增长率有所下降。2017年,黄山接待游客337万人次。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率为18.4%。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可能反映了旅游的饱和。

黄山的旅游业因季节而异。黄山的旅游旺季从4月持续到11月,占全年游客的90%,旺季是淡季。高峰季节旅游高度密集,会给西安市铁路带来较大压力。而在淡季,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大众旅游是黄山最明显的压力。有学者计算出黄山的环境承载力为295万/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但黄山的旅游业预计将增长更多的收入。为了容纳更多的游客,基础设施的发展一直在进行中。在黄山周边,还有零星的各种旅游景点,如西递古村、洪村等也被列为世界名胜古迹。旅游承载能力的饱和会被周围不同的景点所稀释。[3]

3.2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

黄山的旅游业最早是通过对缆车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发展起来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所谓的门户社区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大众旅游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发展小规模住宿在当地社区逐渐普及。这种基于社区的旅游也由当地政府通过为当地社区提供指导来促进。这种类型的旅游,游客的体验是改善,因为他们更接近当地的食物和生活方式。随着游客的赞赏,当地社区也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信心。这类旅游的收入也成为当地社区的命脉,而旅游业也依赖于社区住宿。塘口村位于黄山附近。2011年,在当地住宿的游客占到该村游客总数的40%。黄山周边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随着回族文化的认同,各种具有回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被推广为商品出售和博物馆参观。

4讨论与结论

虽然黄山实现了国内旅游的基础,但从后增长中提取的另外两个特征——承载能力内部的规模限制和避免经济优先增长,并没有在黄山实现。这两个特征是相互关联的。

黄山的旅游业已经成为附近社区的命脉,并有望继续发展。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下,旅游产能过剩问题普遍存在。为确保黄山环境保护的优先性,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扩大承载力。然而,旅游承载力也与环境和当地社区有关。大众旅游给黄山带来的文化影响是未知的,也是难以感知的。就世界卫生系统而言,其承载能力还应考虑到环境恢复力和文化影响。需要多少游客?这是华西地区所有旅游业都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后增长理念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旅游业中尤其难以实现,旅游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增长的出发点是抑制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与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优先性相冲突。而黄山向国内基地旅游的传导,则证明了黄山向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后增长的反映。观念的国内基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先反向后一致的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也会更加关心人类的福祉。在门户社区的推动下,可持续旅游有望实现。

[1]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03):294-301.

[2]钟林生.旅游环境容量应用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7(01):13-14.

[3]刘正威.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