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效果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浅析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效果趋势

                          ,黄黛影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不仅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振兴的积极手段。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企业面临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劳动红利小、投资回报低等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应从企业降成本方面着手,统筹解决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成本问题,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竞争力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国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降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系列降成本政策,有序推进降成本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执行降成本政策的效果分析

(一)合理降低税费成本方面

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应通过税收体制的改革来实现减税减负,落实并进一步完善“营改增”的政策转变,进一步扩大减税的效果。其中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房地产、金融业、医药业、餐饮业等行业“营改增”后进项税额难抵扣的、融资成本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以及金融商品年末买卖差价不允许结转下一年会计年度,由此而引发的税负叠加现象,导致税负的不合理结构扩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得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因此,在减少企业的收费上,要持续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新的减税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理顺政企之间的关系,拒绝罚款、赞助、捐助等各种与收费相关的名目问题发生。

(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

2022年3月30日央行开展了七天的逆回购操作,并下调了利率20个基点,拉开了央行4月的新一轮降息周期。在4月3日再次开展定向降准操作,为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进一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同时,当前银行市场利率持续大幅低于政策性利率,这表明了当前宽松的政策环境很难改变,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利差仍需要通过降息等操作进行修复。因此,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宽松化资金流动,但是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资金有效供给不足、融资层次单一,致使融成本推高。应多用资本思维的视角,从信贷、资本等市场方面构建多层次企业投资融资服务体系,形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用资本思维推动企业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企业的对接,进而在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基础上推进企业转贷基金发展,通过财政、银行出资设立小微企业转贷资金,在企业产生融资需求的时候,可以用这一资金帮助企业先期垫付,进而降低企业的转贷成本,缓解企业的转贷难题。

(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

就市场供需情况而言,在供需矛盾不突出的背景之下,卖方市场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企业生产就可以找到市场,有了市场各项红利又可以支持企业生存下去,有利润可以赚取,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够明显。但是当市场供需矛盾失衡以及在各项红利外在积极因素减弱的情况下,制度性交易成本又会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最大困扰之一,显著减弱企业的发展活力。因此,要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就要将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通过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等措施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优化政府的管理效能,厘清政府的管理职能便捷,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发挥出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激发活力,增强创新能力。

(四)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方面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拐点的到来使得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由此引发的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重。我国企业职工的五险,以及各地不同缴纳比例的住房公积金的名义费率就高达60%左右,这一费率的长期高居不下,再加上尚未完善的缴费基数和增长机制,成为带动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以及企业经营动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过程中,要以降低“五险一金”为突破口,调整这一名义费的缴费水平,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费率机制,在不影响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职工的当期缴费水平,推动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五)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方面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用地初始取得成本较高,由于50年限制的土地使用权一次性租用给企业,致使企业需要支付一大笔出让金,这与以前的年租相比加大了企业在初期的投资压力。因此,应改变当前这种一次性支付的情况,确保企业可以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发展周期之中,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用地初始成本,而且还对政府的闲置用地在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效果。同时,积极探索更加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出让制度,根据产业发展及用地企业的现实经营情况,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再依据具体情况延长对应的使用年限。在具体的供地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先租后买、弹性出让以及长期租赁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初始的用地成本。

(六)减低企业物流成本方面

我国大部分实体经济企业都在优化自身的物流系统,找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切入点,推动智能化仓储的建设和使用,实现智能化管理配送,降低仓储的成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提升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互联互动的物联网智慧平台,整合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行业的物流信息,逐步开放交通运输信息的资源整合,实现运力与资源的有效对接,降低空置率,提高周转率,降低仓储配送成本。同时,通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物流和信息服务市场开发,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对各类物流经营方式进行补贴,进而降低通行的费用成本。

二、提升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效果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税费体制改革

实体经济企业应着力把握好减税降费财政体制改革的主线,将适合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和基金项目改为税收。为了有效刺激企业的投资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妥善处理好政企之间的资源占有与分配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为企业和市场松绑,为实体经济企业的经济发展增加动力。

(二)构建完善融资渠道

应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进一步完善,配套发行、定价、并购及重组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建立以股票投资、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为主体的投融资结构,持续推进民营银行的设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将民间资金注入到金融行业发展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更具差异性的高效率金融服务体系。

(三)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应进一步做到放管结合、简政放权,加快对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相冲突的规范文件的清理,优化服务改革内容的落地落实。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依托新型孵化机构的注册,实行市场经营场所报备制度及提交场地使用证明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以电子营业执照为基础的网上银行、受理、审核等全程化的电子行政审批机制,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大环境与大格局,形成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经商环境,帮助他们更好的降低和控制成本支出。

结语

降成本效果的趋势显现是一个系统、集成且持续的过程概念,在这个流程之中要综合考虑人工、土地、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除了以上所说的措施和政策外,对实体经济企业所体现出的降成本效果趋势,还需继续强化市场导向意识,将降成本的宏观政策措施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自觉动力,多方努力打好降成本的组合拳,以确保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毛德凤、徐圆、彭飞.私营企业降成本效果评估与趋势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

[2] 张金昌、潘艺、黄静.实体经济“降成本”效果评价[J].财政科学,2020

[3] 董文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的新10条实施效果评估[J].南方企业家,2018

[4] 陈建光.内蒙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降成本”效果调研[J].北方金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