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的治理对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森林火灾的治理对策浅析

石华东1    ,黄小东2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广东 广州

摘要:森林火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均有相关案例,对我国的森林安全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通过搜集近年来关于森林火灾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成因,就如何做好森林火灾的治理进行浅析。

关键字:森林火灾,成因,治理对策

一、我国森林火灾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201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森林火灾案例进行梳理汇总,可知截至2021年,已发生森林火灾超过4万次,火场总面积累计超过50万公顷,近700人伤亡。2022年,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可知,仅上半年就发生森林火灾311起,因森林火灾造成的伤亡人数达到6人。火灾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占据很大部分,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总体上看,我国的森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具有突出的广泛性,具有极强的危害性。

二、主要成因分析

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如下:

(一)防范意识不足

森林火灾,究其根本是因为火种的失管失控所造成的,大部分火种失控的原因是由于思想麻痹、认识不清所导致的。近十年来,虽然每年发生的森林火灾次数仍然触目惊心,但是总体成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723次,下降为2021年的616次,得益于各地政府的持续用力。但是关于防火宣传要普及到全员,难度依然比较大,特别是少数人对宣传内容不当回事,从整体上看,人们对森林防火的意识还不够。

(二)基础消防措施不完善

林区主要分布于乡村地区,当前,乡村的基础消防设施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大部分地区没有像城市一样完善的消防设施,因此在很多火灾发生时难以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扑灭,导致火情持续扩大。对于一些大型林区设立的消防设施,也出现常年失修不能有效使用的情况,因此整体上来看基础消防措施还不够完善。

(三)重点位置的火种管控还不够到位

   违规火种的管控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如在农作物的茎、杆销毁问题上,在群众进山野炊、野餐问题上,在传统节日上坟、祭祀的问题上等等,因为此类情况几乎随时发生在随意地点,导致提前预控工作难以开展,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对违规行为实施管控。

三、治理对策

通过对我国森林火灾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和主要成因进行梳理,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治理。

(一)把预防放在首位

森林火灾处置难度较大,为尽量的避免更大损失,应当持续用力在预防工作上。一是做好人防工作。可以通过在重点保护林区出入口设立防火警示标语,在重点隐患部位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防火宣传,对乡村等不便于把控的部位要深入进行政策宣讲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凝聚合力,达成共识,形成人人防火的共防局面,增强防火队伍力量的同时,较大程度上管住“人”这个关键点。二是加强物防建设。健全防火配套设施,在重点隐患部位增设就便灭火设备器材,重点林区开挖蓄水池,完善交通设施,引进必要的感知检测设备,引进特种灭火设备,确保在火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知晓,在第一时间能处置。三是做好制度防。分区分片划定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个险点有人管,处处重点有人问。

(二)把健全机制作为重点

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各项机制是整体工作推进的动力站。一是健全责任监督机制。各项防火制度的打折扣落实甚至不落实,是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得力的关键。应当健全责任监督机制,采用常态化督促检查与阶段性督促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相关力量履行好各级相应职责,确保工作推进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二是健全联动联防机制。火灾的预防和处置不是单靠某个单位或某个人就能完成的,应当尽量的整合力量,把相关单位纳入联动机制,明确各要素的协同方式、协同时机,拟制联动方案,做好相关的预演。三是畅通应急响应。畅通应急响应是在森林火灾发生后能够有效完成力量的整合,整体工作的组织指挥,组织做好相关保障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可针对重点时期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火情处置预演,让各要素明确职责,明确任务。

(三)把力量建设作为关键点

专业力量是预防和处置的关键。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宣传队伍需要定期到责任区进行宣传,必要时需对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岗位非常关键。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法规政策,学习宣传技巧,提高业务能力素质。二是加强巡防队伍建设。巡防人员是确保火情能第一时间发现的关键,配备数量上应当根据任务区域大小而定,具体根据单人特定时间巡防面积与总任务面积的关系来确定。三是加强处置力量的建设。处置力量建设上,可依据处置能力梯次配置,以森林消防等专业力量为主干力量,以地方联防队伍为辅助力量,不断更新理念,加强处置方法的研究,搞好日常训练,提升处置能力水平。

(四)把保障工作作为要点

保障工作是一项工作能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一是政策制度的保障。从火灾的预防工作、火灾的检测以及火情的处置等各个方面,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来支撑,既是工作的指导,也是工作的规范。

二是科技技术保障。每个林区的巡防人员数量有限,需要巡防的面积大,巡防一次所耗费的时间较长,难以对所属林区实施全面全时管控,可在人员流动量大的险点要点安装监控设备,设立值班室负责监管,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人员流动量较小的区域,可引用配备红外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对所属区域定时进行巡航,实时掌控。三是理论科研保障。落后的林区布局以及植被种植的不合理也是发生火灾的一方面原因,可依靠专业的研究机构,对林区的布局以及树木植被的种类进行规划,完善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有效起到防火作用。

    结语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对于保护人类的正常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明玉,任云卯,赵凤君,等.北京西山防火林带空间布局与规划[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3):399-400.

[2]刘发林,曾思奇,彭志勇,等.公众对森林火灾的态度,[J]2010,23(3):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