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对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王云

洋县中医医院  723300

【摘要】目的:探究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主动就诊的7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分组,对照组(38例,小梁切除术),观察组(40例,单纯白内障手术),分析手术预后、平均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阶段SF-36分值明显更高(t=7.304,P<0.001;t=8.921,P<0.001);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9.33±2.69)mmHg,对照组为(16.01±2.54)mmHg,观察组眼压明显更稳定(t=5.59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21.05%,观察组发生率低(Χ2=4.879,P=0.027)。结论:单纯白内障手术方案治疗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纯白内障手术;手术预后;平均眼压;术后并发症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会导致患者眼部肿胀、视力下降的常见青光眼类型[1]。此病在临床上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急性病情进展快且有误诊可能性;慢性早期症状不显,但易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失明,因此,广大群众需提高此病重视度,定期入院体检,筛查疾病。当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就诊,为保证疗效、规避不良结局,医疗人员需为其实施手术治疗[2]。临床上手术治疗案例较多,但各方案治疗价值有待商讨,为此,本文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为患者开展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取年限:2021.6-2022.6;例数:78例。排除标准:放弃治疗或要求转院;无法开展手术治疗。纳入标准:认可医院,积极接受手术治疗;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0~73岁,平均(61.23±2.88)岁。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2~72岁,平均(61.68±2.79)岁。两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小梁切除术。麻醉人员为患者手术局部麻醉后,医疗人员按照手术步骤完成治疗。术者先降低眼压,随后在透明角膜作切口,完成后常规做结膜瓣(选择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或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与巩膜瓣(选择3 mm×3mm巩膜瓣),之后切除小梁和虹膜,将巩膜和结膜瓣分层(间断)缝合,前房成型后结束手术。

1.2.2 观察组

单纯白内障手术。此手术包含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散瞳后,与上述一致实施局部麻醉,常规铺布,降低眼压,透明角膜切口(注意增加屈光稳定性,防止医源性睑下垂同时为方便与液体引流),随后术者环形连续撕囊,确保水分离、水分层,碎核(超声乳化晶体),吸取(清除)皮质,抛光前囊后开展人工晶状植入术。术者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行灌注抽吸,将残余的皮质和粘弹剂清理干净,封闭角膜切口并注射激素和抗生素,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手术预后指标评定:常规依照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析预后,得分高预后好。

(2)平均眼压指标评定: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眼压进行评定,正常眼压为10-21mmHg,若术后患者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则代表手术治疗情况稳定。

(3)术后并发症指标评定:分析每组术后出现异常感染、视网膜脱落、瞳孔放大、角膜水肿、其他人数,以此得出总率,两组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预后

术前,两组患者评定结果无较大差别;术后和出院后观察组日常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生活状态评定结果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F-36

术前

术后

出院后

对照组

38

70.77±2.37

76.48±3.61

79.81±3.73

观察组

40

70.69±2.19

82.59±3.77

87.86±4.21

Χ2

0.155

7.304

8.921

P

0.877

<0.001

<0.001

2.2 平均眼压

观察组平均眼压相对高于对照组且其明显接近于正常值(P<0.05)。见表2。

2 术后平均眼压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

平均眼压

对照组

38

16.01±2.54

观察组

40

19.33±2.69

t

5.598

P

<0.001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异常感染

视网膜脱落

瞳孔放大

角膜水肿

其他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8

2

0

0

2

4

8(21.05)

观察组

40

1

0

0

0

0

1(2.50)

Χ2

4.879

P

0.027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危害较大,此类患者房角周围易出现粘连情况,进而会引发前房角闭塞,晶状体增厚现象,而白内障是一种以晶状体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性疾病,此病患者晶状体蛋白质易变性,会出现视线模糊症状,若患者患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病盲率会明显提高,因此,对于此类群体,医疗人员需着重关注治疗效果,早期稳定病症

[3-4]

近年来,各学者对白内障手术的研究程度不断加深,从而使得此手术治疗安全性提升,广大患者手术治疗接受度增强,因此,在此情况下,对于有极大病盲率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本文分析为其采用此手术方案的积极作用。

白内障手术可改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从而能避免眼内房水排出受阻现象,同时其还能解除瞳孔受阻,能规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现象,最终可改善视物模糊,能避免疾病进展[5]。文中结果显示,经观察组的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后,本组患者眼压稳定,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少,进一步证实,当合并以上两种疾病的患者入院就诊,为其开展单纯白内障手术疗效优良,可操性高。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可对此类患者广泛实施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吴琳艳, 王凯, 范茂利. 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综述, 2021, 27(14):2909-2913.

[2]黄宝辉.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 广西医学, 2020, 42(16):2112-2115.

[3]丁银霞,李之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9):1115-1117.

[4]楚莹莹, 杨潇远, 朱海燕,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房角功能观察[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22(1):8-13.

[5]潘彦丽, 梁艳, 李元彬. 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轻度MGD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防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5):44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