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吴琪

嘉兴市康慈医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1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医院精神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展开研究,以期给精神科患者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风险管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精神科患者护理的相关风险,找出预防风险的管理措施。结论:常规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表明,风险管理的效果更强,可大大降低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精神科患者,共拟选取的研究对象50人。该实验已获得伦理部门的批准,病患家属在全面了解各种护理模式的利与弊后,理性、自愿地签订相关协议。与一般资料比较,P > 0.05。将收治病人以抽签方式分组,两组的年纪和男女比例呈同质性(P>0.5)。常规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9~68岁,平均占44.75%。风险管理组男31例、女19例;年纪为28~69岁,平均占43%

1.2 方法

对照组-日常管理:重点是做好临床观察,把以往发生的危险情况列出,并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管理方法;观察组-风险管理.

1.2.1安全隐患

精神科病人可能产生自智力障碍,常常拒绝进行照顾和护理工作,比如拒绝吃饭、进药和打针等,护理人员在强制工作期间会出现身体疾患意外加重或者受伤后的精神等问题,从而加大了护理的难度。

1.2.2风险管理措施

(1)增加投入

增加对医院精神病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患者提供清洁和适当的住院条件。目前,随着医改的出台和实施,我国开始加大对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人力物力的投入。精神病医院要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充分考虑精神病患者的特点,确保布局规划科学合理。还可通过医院本身住院情况和设备等提高住院的标准,对病人活动多的房门、窗户、门锁、墙壁等进行检查,把其他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2)加强危险物品管理

外出的病人或者刚入住的病人应对其随身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危险物品流入医院危害其健康。日常看护时,需查看被褥、毛毯及衣裤齐全与否,如果发现危险物品,要进行及时查处。还应进行风险评价,将护理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提出处理方法。

(3)培训

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针对专业知识欠缺的护士,要对其加强训练,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涉及安全的认识、管理过程和工作要求、精神科的医学应用表现及其基本特征、防范能力培养的意义、风险管理的影响、危机应对方法等,以此方法来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始终秉持高度自觉的责任感,重视病情动态改变,若有异常要及时处理,丰富临床管理实践,提高综合风险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风险管理下的事故发生率。其事故主要有自伤自杀、跌倒坠床、情绪波动行为异常与意外出走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对已得的数据加以分析,将计算结果与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比较,0.5为差异最显著。治疗后各组危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分组

例数

自伤自杀

外走

观察组

50

0

1

(2.00%)

0

0

1

(2.00%)

对照组

50

1

(2.00%)

4

(8.00%)

2

(4.00%)

4

(8.00%)

11

(22.00%)

X2

9.470

P

0.002

精神科是医院重点科室,精神科病人其自身可能会出现认知困难的情况,可能会发生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安全隐患。本研究旨在控制患者的风险。结果表明,观察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较小,主要是由于风险管理部门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并汇总,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举措。并在举措实施中,密切关注精神科病人表情和临床表现等,以提高护理效果的提升。护理质量是风险管理核心,并在风险管理中表现良好,这就需要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还需具备高素质护理人员,同时培养护士技能,提高其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精神科病人治疗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可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减少危险事件发生。

精神病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有些精神科护士承受不了繁忙的工作和高风险、工作压力大、工资低诸多原因的约束而选择调离,人员编制逐步降低。有的卫生规定执行不能真正落实,有的年轻医生和护士普遍缺乏道德责任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一些护士经验知和专业识不足,对医疗专业知识也缺乏一定了解,既不可能熟悉临床常见的某些重大技术安全隐患,也往往没有注意看到某些潜在疾病的重大安全隐患。他们不能保持端正地工作心态,没有职业道德,也不重视病人,说话冷漠或粗鲁。

3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制度

病房应设立安全管理工作组,检查各项管理程序的严格执行情况,工作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严格检查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关键人员关键流程和时间的控制。要明确检查护士的责任,加强他们积极检查病人情况、及时做记录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措施。调整交接班制度,不得遗漏重点监控对象的检查和记录。规范签字程序,要求亲属了解患者的所有相关情况,并告知亲属,请其签字同意。

3.2加强环境及安全管理

①保持病房每天清洁,防止水分和湿气,防止病人因地面滑倒,确保病房环境清洁;确保病房内通风良好,室内空气流通;损坏的设备应尽快修理和更新。②严密登记给病人发药、量体温的日期和有关状况,防止错误;对吃饭、休闲活动的安排要有秩序,发生秩序紊乱的状况要立即处理。

3.3加强患者管理

①检查了解患者的危险情况,包括病史、家族史、体征、心理及治疗史等。设置专人管理重症患者,确保重症患者24小时不离身;在重要时期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检查,严格登记。②及时的给予精神障碍患者必要的医学心理治疗与指导,提高患者群体的健康心理防护意识。护士平时应做到多积极与患者沟通,亲切自然地说话,在患者面前多表达关切,减少患者住院阻力,提高患者对精神障碍基本知识的掌握。③引导和组织广大患者开展适当规模的业余体育活动和其他一些有利于精神障碍病人身心健康需要的文娱活动。④合理设置病人床位(如有跌伤风险的病人,要给其设置靠墙的床位,适时调节床铺标高并加用床档),卫生间应安装防滑垫和防滑自动扶手。

3.4加强护理监控

护士长要定期开展视察,考察护士职责和相关规章制度能否落到实处。要和病人沟通了解护士的护理态度,倾听各方的想法和意见。对调查的所有资料加以整理,及时找出可能的安全隐患,为护士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举行例会,宣布调查结论,研究近期的风险原因,并寻找改善措施的方法,努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

4结果与讨论

精神科病房内的患者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症状的严重限制,其用药行为往往难以预测,正确有效识别到这些健康风险因素将是加强风险管理措施的前提。精神病人也是另外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护士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专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可靠的医疗临床管理经验和敏锐的现场观察判断能力,以便护士及时发现疾病存在的潜在临床风险,有效做好预防,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精神科护理采用共情护理对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J].袁立君.中外医疗. 2020(25)

[2]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郭凡凡.心理月刊.2020(06)

[3]关于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庞东新.人人健康. 2020(01)

[4]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王艳丽.继续医学教育.2019(04)

[5]人性化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李成云.中国卫生产业.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