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药品生产质量保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如何做好药品生产质量保证

郑小翠1,梁海英,林方育,肖汉文,符永红*通讯作者

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药品作为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对疾病治疗有着直接的作用。《2019年新版药品管理法》的颁布,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中所有环节都进行了更加合理规范的约定,对于企业的药品管理方法及管理标准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授权人等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提高,要求更严格,并付诸于药品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更好的降低了药品质量风险,避免药品质量的发生,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品。本文针对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药品质量;质量保证

1 导言

药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错误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随之而来的就是生病,生病之后就需要对症下药,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管,是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也是药品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做好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保证人们用药安全。

2 药品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药品质量,首先应增强质量意识,保证药品质量既是药品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药品相关系列法规对企业的强制要求。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狠抓产品质量。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体现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活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运用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质量管理活动,将药品生产及研制、生产工艺等相关规程制订、销售服务和售后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保证药品生产符合GMP要求和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等。

3 药品生产企业在日常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3.1 药品生产现场管理问题

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处方工艺研究、参数确定、生产、质量控制、检验等过程。生产现场的管理对产品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以得到符合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药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原料的进厂到药品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放行,涉及到许多工序和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质量关,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药品质量的不合格。之后,GMP很明确的提出药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就会出现生产为了赶产量,赶进度,往往忽略了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而质量现场管理为了保证质量会与生产发生一定的冲突。

3.2 物料管理问题

药包材以及原辅物料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物质,药品生产企业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对于物料的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物料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质量没有更好的参与进去,光凭采购人员的了解就首选从价格方面来确定供应商,这个过程质量体系的渗透进去才是最关键的。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个时候质量体系应该从取样、分样、检测方法、检测过程、检测结果很系统的参与进去。再次在原、辅料生产使用过程中,质量体系应从物料的放行发放到车间的投入使用至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包括物料的性状、数量、质量等,药厂对这块还存在更多的不足。

3.3 设备管理问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药品的生产、检验离不开设备,设备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购买设备前的URS的选择,包括需求、性能、设备材质不能参与到质量体系中,包括设备购买时的IQ、OQ、PQ等验证时,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质量体系中,特别是设备进行验证时出现某些偏差情况,未能更好的应用质量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在设备清洁过程中,也未能很好的应用质量体系来进行共线生产时验证。还有设备需维修时也没有利用质量体系来更好的实现。

3.4 人员方面的问题

人员在药品生产企业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要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在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参与到质量保证体系中去,大部分企业招聘活动,都是由人力资源根据应聘者的简历进行招聘,人员是否有这方面的质量经验都未能确证,还有人员是否接受过正规的质量体系培训都没办法得知。当进入生产岗位或者检验岗位时,质量体系观念淡薄,质量意识不强,都会对整个质量保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3.5 环境方面的问题

药品生产环境分洁净生产区和外围普区环境,洁净生产区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保持空气净化级别,分别为A级、B级、B级背景下的A级,C级和D级。空调净化系统的管理,以及进出生产区的人员与物料必须作出规定方法,定期对生产洁净区进行消毒,并对洁净区的尘埃粒子数和微生物数和沉降菌数进行监测,达到GMP要求。

4 针对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问题有效实施途径分析

4.1 从药品生产现场管理方面

4.1.1建立切实可行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文件,并规范操作。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系统内容主要有相关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岗位操作规程、岗位管理规程、工艺规程、设备操作管理、物料检验规程等,涵盖生产全过程中所有质量控制方面,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4.1.2加强对各工序生产控制点的监控。药品生产是复杂的过程,每一批药品要按照严格工艺的要求进行每一个工序生产。在每一个工序生产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体系来参与到现场的管理方面,首先从物料的采购入库、检测放行、称量投料、到物料的预处理、进行每一个工序的生产,必须要建立好良好的质量体系来准确的控制好各工艺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条件,并按GMP要求生产和操作,才能最终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

4.2 从原、辅料、包材方面

药品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良好的质量体系,更离不开人员、设备和物料。所以物料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起始物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料进行监控

4.2.1企业必须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并与相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对现场的人员机构、厂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文件管理等进行检查。

4.2.2主要物料的供应商确定,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风险,物料用量及物料对药品的影响程度及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企业对物料样品的检验数据和报告。

4.2.3原辅料到库时入库前由仓库人员进行验收,对其外观要进行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楚,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是否一致。接着由质量部对产品进行取样后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放行使用。

4.2.4改变物料供应商,应当对新的物料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必要时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稳定性考察。并建立规程,并规定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考察并审计新供应商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为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

4.3 设备方面

药品的生产和检验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设施,设备是整个质量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3.1质量体系应从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开始,并选择减少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的设备及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4.3.2质量体系中应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及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4.3.3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应当选择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

    4.3.4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清洁方法、及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特别是共线生产的设备,要做到避免产品交叉污染。

4.4.5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

4.4.6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4.4 人员方面

4.4.1新员工的培训。主要对培训人员进行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要求的培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4,4.2岗位的培训。员工工作过程要接受培训,具体有岗位SOP培训,工艺规程培训、设备操作培训、GMP知识培训,质量管理现场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更能熟悉生产的所有过程和注意事项。

4.4.3质量体系中会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且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4.4.4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4.4.5高风险操作区(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4.4.6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4.5 环境方面

4.5.1药品生产环境分洁净生产区和外围普区环境,洁净生产区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4.5.2空调净化系统的管理,要达到空气净化级别,分别为A级、B级、B级背景下的A级,C级和D级。进出生产区的人员与物料必须作出规定方法,有规定的进出通道并记录。

4.5.3定期对生产洁净区进行消毒,质量保证部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和沉降菌数进行监测,必须达到GMP要求。

4.6树立质量管理概念

药品质量取决于生产环节,提高药品质量的本质就是要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位员工共同努力,需要各个岗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或者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月的活动让大家对质量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意识,质量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5 结语

药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构建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是肯定的,它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药品生产的质量体系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其重要,按照既定的体系进行药品质量管理,才能保证药品生产按照GMP的要求进行,并符合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曹鲁娜,闫世生,刘博,任仲丽.药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措施探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2(06):86-91.

[2]颜若曦.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系统要点分析[J].医药导报,2022,41(01):132-135.

[3]吴生齐,邹毅,孙京林,樊晓东,高振宇,张爱萍.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系统运行情况调研.中国药事,2014(9):945-949.

[4]赖小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管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5):30.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7.75.017.

[5]李旭,刘亚玲.药品质量管理现状研究及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212.

[6]孙立光,欧阳慧. 药品质量管理现状研究及问题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8):192.

[7]宋纯凌. 关于药品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 化工管理,2016(11):226. DOI:10.3969/j.issn.1008-4800.2016.11.196.

*通讯作者:符永红,本科,制药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