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谢丙豪 ,陈晨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200

【摘要】目的:分析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联合用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以7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分别在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等容血液稀释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输血量减少(P<0.05);两组血气指标相比,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气指标相比,数据差异甚微(P>0.05);两组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相比,术后半年观察组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控制性降压联合等容血液稀释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会影响机体血气指标,加快患者肢体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颅脑外伤;血气指标;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

    颅脑外伤发生后需立即治疗,否则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外伤发生后多合并脑内血肿、脑水肿等症状,因此在外伤手术过程中,常合并去骨瓣减压术,帮助降低颅内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等容血液稀释(ANH)技术运用于临床,作为新型的血液保护方法,ANH用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具有循环符负荷增加少、扩容效率高等优势,因此本研究将ANH技术与控制性降压相互结合,通过两组对照试验,证实联合技术的临床实施效果[1]。现以76例患者为对象,展开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7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3月-2022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0例、18例,年龄23~66岁,平均(47.58±2.50)岁,外伤原因:暴力打击、车祸、高处坠落各12例、14例、12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1例、17例,年龄24~65岁,平均(47.40±2.35)岁,外伤原因:暴力打击、车祸、高处坠落各13例、13例、12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两组数据差异甚微(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手术期间采用控制性降压措施。采用瑞芬太尼+异氟醚控制血压,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直至血压达到正常范围,持续滴注半小时。给予患者0.15μg/(kg·min)异氟醚,维持患者的呼气末浓度。

观察组:等容血液稀释,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和2mg咪达唑仑,肌内注射;入室后在患者右颈内进行穿刺置管,将10ml/kg复方乳脂钠,5μg/kg芬太尼,2mg/kg丙泊酚,0.9mg/kg罗库溴铵沿管道置入;气管插管后采血500ml,给予羟乙基淀粉溶液(6%)补充采血量,同时输注复方乳酸钠,共同完成等容血液稀释。输注参数设置为输液速度30mL/min、输液剂量10mL/kg,持续半小时后检测患者的红细胞比容,若结果为25%以下,需继续输注异体血液,直至红细胞比容>25%。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血量。

(2)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监测,监测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氢离子浓度(pH)

(3)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s)-t。P<0.05提示组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输血量减少(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对比(±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失血量(ml)

异体输血量(ml)

对照组

38

223.52±12.50

656.52±20.54

289.57±15.24

观察组

38

205.45±15.36

562.58±25.46

165.35±10.52

t

5.625

17.702

41.351

P

0.000

0.000

0.000

2.2 血气指标对比

两组血气指标相比,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组内相比,术后患者PaO2水平下降,PaCO2水平上升(P<0.05),pH无变化;术后两组血气指标相比,数据差异甚微(P>0.05)。见表2。

表2 血气指标对比(±s)

分组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pH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38

35.11±0.52

36.58±1.34*

198.57±10.54

162.35±5.24*

7.52±0.12

7.48±0.20

观察组

38

35.12±0.54

36.62±1.32*

198.56±10.25

162.28±5.12*

7.51±0.11

7.50±0.21

t

0.082

0.131

0.004

0.059

0.379

0.425

P

0.935

0.896

0.997

0.953

0.706

0.672

注:与术前相比,*P<0.05。

2.3 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

两组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相比,术前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3。

表3 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Fugl-Meyer

Barthel

术前

术后半年

术前

术后半年

对照组

38

53.26±2.50

82.69±2.15

36.45±2.13

72.65±5.26

观察组

38

53.30±2.53

86.59±3.45

36.46±2.10

80.75±6.12

t

0.069

5.914

0.021

6.187

P

0.945

0.000

0.984

0.000

3 讨论

颅内高压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外伤发生后仅使用去骨瓣减压术,无法降低颅内高压,容易损伤患者神经组织,导致运动障碍[2]。因此本研究提出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给予患者控制性降压联合等容血液稀释处理,获得良好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输血量减少,术后半年观察组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均较高(P<0.05),两组术前、术后学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由统计学结果可知,颅脑外伤术中控制降压基础上,给予患者等容血液稀释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预后,且不会对患者血气指标水平产生影响。获得上述良好效果的原因,是控制性降压和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应用的结果。控制性降压可快速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避免患者大量出血,加上术中给予患者七氟烷可持续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扩张血管的同时快速使血管壁压力下降,舒张血管平滑肌,手术操作导致血管壁破裂的风险降低,术中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风险降低[3]。在此基础上增加等容血液稀释处理,在采血后快速补充患者的失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内部的血容量,微循环功能不受影响,医师手术视野清晰。患者术中发生出血性休克的风险减少,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控制性降压联合等容血液稀释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会影响机体血气指标,加快患者肢体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水文,潘建豪,刘宇明.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5):1237-1238.

[2]李敬业,钟丽萍,李玥颖.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6):569-571.

[3]陈冬,孙守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及对出血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3):216.